為貫徹落實省領導關于加強產品質量整治工作的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督查室的要求,2017年以來,省質監局認真組織全省質監系統開展了服裝、建筑裝飾裝修材料、交通工具及配件、家用電器、兒童用品、手機、燃氣具等7類重點產品質量專項整治行動。全省質監系統出動檢查人員30101人次,檢查企業12596家次,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1310份,立案查處案件1496宗;組織企業召開約談會151次、宣貫培訓會議202次,發放消費指南和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冊36770份,走訪相關行業協會53次;7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13672批次,發現不合格產品1811批次,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13.2%。通過整治,省專項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發現率明顯下降,消費者質量意識明顯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增強。
落實整治措施。一是加強督導督查,省質監局組織4個督導組深入重點地區開展專項整治提升工作督導督查,加強對基層質量監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向有關地級市政府發督辦專函,提請地方政府加強對電線電纜產品整治提升工作的督導。二是是強化監督抽查。針對往年抽查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等重點監管對象加強監督抽查,已完成省級監督抽查4153批次、市級監督抽查9519批次,對監督抽查結果百分百向社會公布。三是突出監管重點,全省各市質監部門結合當地工作實際,對相關生產企業開展集中檢查、清查及監督抽查,嚴查嚴處違法行為。共立案查處案件1496宗,移送公安機關案件7宗。四是約談違法企業。共召開約談會151場,約談企業2251家,督促企業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五是對嚴重違法或屢教不改的企業落實清退措施。共注銷相關產品生產許可證127張,暫停強制性認證證書226張,撤銷強制性認證證書25張,注銷強制性認證證書8張。六是梳理7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對不合格產品發現率高于30%以上的地區發出質量警示21份,加大整治力度。
實施產品質量比對提升工程。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江門等地質量工作部門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籌集專項財政核撥項目經費340.5萬元。推動建設“政產學研檢”聯盟,鼓勵一批有實力并自愿參與的大型骨干企業與科研技術機構、高等院校等開展深度合作,組建攻堅科研團隊和小組,建立聯合技術攻堅、成果共享工作機制。共計有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等25家行業協會、17家科研機構、北京大學等14所大學以及省內221家企業參與了比對提升工作,召開各類學術研討會60次,走訪調研了251家生產企業,向社會征集相關意見和建議919條。首批選定的LED光源控制器等13種重點產品,共比對了236個國內外標準,其中國家標準72個、行業標準33個、國外標準131個,通過實物比對研究、標準比對研究、綜合分析研究等,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檢驗檢測到銷售使用等環節查找束縛產業發展的行業“通病”和質量“短板”,研究制定產品質量技術升級規劃路線。佛山市質監局率先出臺了全國首個中外智能馬桶蓋實物質量和標準比對報告。
完善標準體系。省府辦公廳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推進廣東先進標準體系建設重點工作(2017-2018年)》,明確實施消費品安全標準化建設工程。2017年下半年批準發布了《紗線纖維長度試驗方法》等11項重點產品地方標準。加快推進我省地方標準公開,落實《廣東省省級地方標準公開工作實施方案》,通過健全促進省地方標準公開的機制和措施,分階段公開省地方標準文本,增強省地方標準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提升廣東先進標準的供給能力。推進企業產品標準備案制度改革,在全省推廣實施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將企業產品標準由“線下備案制”改為“自我聲明”與備案并行,降低企業標準化成本,提升行政效率。目前,全省共有6300家企業對2.2萬項標準進行了自我聲明公開,涵蓋近4萬種產品。
加強風險監測防控和缺陷產品召回。加強對服裝等7類重點產品的輿情信息監測,并有針對性地開展風險監測和防控工作,努力實現質量安全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截至目前,共監測到網絡輿情傷害數據96例,通過醫療衛生系統監測哨點醫院采集產品傷害數據99169條。開展產品缺陷調查,監督企業對缺陷產品實施召回。共對118家企業生產的124批次消費品啟動缺陷調查,督促77家企業主動召回245批次缺陷消費品,涉及產品數量近232.52萬件。
下一步,省質監局將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普查建檔,摸清底數。二是嚴格落實好日常監管措施,加大監管力度。三是加強重點企業、重點產品質量監管,嚴厲查處各類質量違法行為。四是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促進產品質量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