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互動交流 > 督查專欄 > 決策部署

為過冬候鳥營造“五星級驛站” 廣東加快打造一批嶺南水鄉特色濕地公園

時間 : 2022-09-28 10:04:53 來源 : 金羊網
【打印】 【字體:

  在南粵大地數千公里的海岸線上,隨處可見繁盛茂密、呈帶狀生長的紅樹林。它們充盈在海陸之間、深扎于綿延灘涂,筑起一道道“綠色長城”,成為海岸線上獨特亮麗的風景線。待到候鳥南遷季節,成群結隊的候鳥便會來此越冬,它們低空翩躚、靈動翻轉、捕食魚蝦、盤旋于海天一色間, 繪就一幅“人、水、林、鳥”共生的優美畫卷。

  今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正式實施,廣泛分布在廣東沿海濕地的紅樹林備受重視。廣東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濕地和紅樹林保護修復,打造一批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濕地公園。根據相關規劃,到2025年,廣東將營造修復紅樹林12萬畝。

  守護“海岸衛士” 筑起“綠色長城”

  當下,廣州南沙濕地的紅樹林茂盛生長:秋茄正好進入結果期,一串串果實如細條茄子掛在樹上;旁邊的無瓣海桑隨風搖晃,一排排筍狀呼吸根筆直地露出水面……

  廣東是全國濕地類型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其中,紅樹林濕地占據了重要的角色。廣東現有紅樹林15.96萬畝,是我國紅樹林分布面積最大的省份。紅樹林主要生長于陸地與海洋交匯帶的灘涂上,因其樹皮內含有豐富的單寧酸,遇到空氣后會氧化成紅色而得名,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

  置身南沙濕地,跟著游船移步換景,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秋茄、桐花樹、老鼠簕、無瓣海桑、拉關木等豐富的紅樹林種類。

  據南沙濕地景區工作人員萬珺介紹,總面積約10000畝的廣州南沙濕地位于廣州最南端,地處珠江出海口西岸的萬頃沙鎮十八涌和十九涌之間,濱海河口咸淡水交匯為紅樹林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

  紅樹林具有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的作用,被稱為“海岸衛士”。近年來,為加強對紅樹林濕地的保護,景區圍繞區域環境特性加大保護投入力度,包括定期對河道進行清淤保潔,分段對河道兩側堤岸進行加固修復等。同時,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外來入侵品種薇甘菊等進行清理,防止有害植物蔓延,在臺風過后,還會對被吹倒的紅樹林進行清理或補種。

  如今,南沙濕地宛如一個紅樹林自然博物館。紅樹林種植面積達到了1800畝左右,種植紅樹品種共有15種,其中11種為真紅樹,4種為半紅樹。

  “這些年,我們也重點修復和重建了紅樹林濕地系統。”在距離南沙一小時車程的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紅樹林同樣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翠亨濕地公園位于南朗鎮橫門西水道,園內有大片的紅樹林、灘涂地,還有數條河流橫穿。黃昏時分,公園里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一派安謐祥和。

  廣東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管護中心副主任湯景林介紹,自2019年通過國家濕地公園驗收以來,翠亨濕地公園強化了紅樹林的保護,公園內湖區增加種植真紅樹和半紅樹共12種,已新增加紅樹林植物面積約7公頃(105畝),目前,濕地公園共有紅樹約855畝。

  廣東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具有海岸生態多樣性保護和防災減災功能的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根據《廣東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到2025年,廣東將營造修復紅樹林12萬畝。在南粵大地數千公里的海岸線上,層層疊疊的紅樹林,由陸地延伸入海,筑起一道道“綠色長城”。

鳥.jpg

  “引鳥計劃” 為跨洋而來的候鳥打造“五星級驛站”

  秋風起,候鳥歸,鳥類是濕地生態環境的試金石。在廣東,翠亨濕地公園與南沙濕地和淇澳島共同構成了國際候鳥的遷徙通道,為候鳥提供了生態棲息地。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成千上萬的候鳥就會來到我們這片濕地。”萬珺表示。如今,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南沙濕地景區和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早已成為鳥兒的天堂。

  當下還是9月,候鳥尚未至,但在南沙濕地的紅樹林內,數千只常年棲息在此的白鷺、蒼鷺等鳥類交錯著發出嗡嗡的鳥鳴,它們上下起舞,捕魚筑巢,繁衍生息,好不歡快。

  “景區里的紅樹林是候鳥的臥室,蘆葦蕩、荷花池是候鳥棲息玩耍的地方,淺灘區則是候鳥的海鮮自助餐廳,南沙濕地希望為鳥類打造了一個‘三房一廳’的家園。”萬珺形象地說道,南沙濕地除大片紅樹林為鳥類提供了安全舒適的營地外,還專門為濱海類候鳥開辟了多片水禽覓食淺灘,讓候鳥“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

  筑巢引鳳,珍稀鳥類頻現身。“截至2021年底,南沙濕地監測到的鳥類品種達到185個,數量超過10萬只,這比最早2006年時候的數據增加了100種。其中,今年監測到的珍稀鳥類——黑臉琵鷺達到了62只,數量再創新高。”萬珺表示。

  “隨著濕地公園的生境逐漸恢復,光臨濕地公園的鳥類會越來越多。”湯景林同樣信心滿滿地表示。據介紹,今年來,翠亨濕地公園鳥類資源越來越豐富,2015年度監測到鳥類共52種,2019年度監測到鳥類81種,2020年度共監測到鳥類113種。野鴨成群、蒼鷺佇立、黑臉琵鷺出沒,翠亨國家濕地公園正成為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水鳥“五星級驛站”。

  打造“人、水、林、鳥”共生生態系統

  在翠亨國家濕地公園,時不時能看到“少年團”在家長或者老師的帶領下前來參觀,“紅樹林為什么是胎生的呀”“這只候鳥好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呢”……孩子們一邊游覽,一邊嘰嘰喳喳地提問。

  “翠亨國家濕地公園充分利用濕地的自然文化資源,搭建自然教育學校的平臺,與社會機構開展合作,積極開展紅樹林、觀鳥、走讀自然、農耕體驗等自然教育活動。” 廣東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工程師凌仲銘介紹,翠亨濕地公園建設有6大展館,進一步開拓多元化的自然教育課程,市民朋友們可以通過游覽展館,體驗到濕地對人類的重要性。

  廣東濕地資源類型齊全,分布集中,生物多樣性豐富,景觀優美,生態地位高。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全省濕地總面積268.4萬畝。在濕地公園,人、水、林、鳥共同構成了一個生態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然是一種常態。

  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認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綠色生態水網和全面推行林長制為契機,大力推進濕地保護和恢復。

  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有4處國際重要濕地、2處國家重要濕地、13處省重要濕地、國家濕地公園27個。

  目前,廣東積極推動各地把發展建設濕地公園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和改善生態、民生的重要舉措,發布了《廣東省重要濕地認定和名錄發布管理辦法》和《廣東省濕地公園管理辦法》,打造了一批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濕地公園,示范帶動了濕地的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優質生態產品和綠色生態空間。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