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中山市十件民生實事實行“市民點菜 政府配餐”第7年 將“問計于民”不斷推向深入

時間 : 2019-01-04 09:29:4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動動手指,點選自己心儀的民生實事項目;寫下愿望,建言希望政府解決的民生難題——近年來,參加中山市十件民生實事的海選和投票,已經成為許多關注城市建設和治理的中山市民在上一年末、下一年初的跨年“儀式感”。

2009年,中山首次啟動十件民生實事項目,并列入每年的政府重點工作。2013年初,中山市政府首次嘗試將當年即將推進的十件民生實事交給全體市民票選決定,把原本由“政府配餐”的民生建設工作轉向“市民點菜”,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效果,2013年、2014年這兩年,每年共有近15萬中山市民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微博等渠道票選自己心目中的十件民生實事。

到了今年,這種“群眾點菜,政府配餐”十件民生實事票選活動已經進入第七年,形式上也發展為從項目征集階段就邀請市民建言獻策,保留票選環節,并增設有獎互動、延長活動整體時間。通過不斷提高市民的參與度,讓民生實事更加符合市民關切,解決更多具體實際民生問題。

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

設立十件民生實事票選的初衷,是為了更加貼近市民需求,通過“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方式,將民生工程建設為“民心工程”。

記者梳理近7年來的十件民生實事項目發現,交通、教育、醫療、養老均是歷年來民生實事項目的熱門話題,但隨著市民票選活動的深入開展,民生工程近年來從更小的切口開展,不僅與市民的利益密切相關,而且更多是“看得見、摸得著、有效果”的工作,以回應市民的具體關切。

2015年,當年高票入選十件民生實事的“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工程”排在首位,要求完成新建、改建村級公路項目830個,解決167個行政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得知政府要修路,不少鎮區居民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支持,他們主動拆除自家路邊的房子為村道讓路,甚至自費買來排水管參與到修路的工程當中。最終這場“村路大會戰”持續了近2年,一些鎮區還在市政府的任務上主動加碼,決心破解農村發展難題,而隨著村路的修通,以往逢雨必浸的村道不泥濘了,以前不通汽車、沒有路燈的村路變得寬闊又漂亮,以前無人問津的風景和農產品迎來的農業生態游,村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

由于“二孩”政策放開和戶籍制度改革,中山未來幾年將面臨較大的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學位缺口,市民要求擴充教育資源的呼聲很高。中山市2018年十件民生實事就包含了“擴充教育資源”這一項,要求新增幼兒園學位6000個、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位7000個。記者了解到,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進下,相關部門已提前并超額完成的既定目標,預計將有效緩解學位緊張的問題。

去年的民生實事項目中涉及不少兜底民生的工作內容,其中在幫扶大病群體方面,今年中山新出臺了《中山市困難居民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辦法》,放寬了支出型醫療救助對象認定標準,提高符合條件的重特大疾病患者醫療自付費用救助比例至90%以上。截至10月底,全市共發放醫療救助金1014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2萬人次,效果顯著。中山市還成立了市級重大疾病困難群體幫扶中心,通過安排專人幫助重大疾病困難人員申請醫療救助資金,對接社會資源開展幫扶,幫助困難患者及其家庭擺脫困境。

將“問計于民”不斷推向深入

把十件民生實事的決定權交回市民手中,是中山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過程中進行的一種有益探索。在網絡和技術越來越發達的這幾年間,市民參與十件民生實事建議和票選的方式也不斷變化,政府和市民之間的距離正在日益縮短,互動則相對加強。

2013年,首次供市民票選的民生實事備選項目有18個,包括菜籃子、交通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岐江河整治、全民治安、社區衛生服務、文化建設、保障房建設以及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票選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報紙、電視和微博。2016年的十件民生實事市民票選活動增設了“海選”環節,由市民提出民生實事具體內容,在連續幾年的民生實事當中,不少都是直接采用市民建議而確定的。

2016年10月,中山市政府比往年更早啟動下一年的十件民生實事征集工作,并且創新了“語音建言”“有獎征集”等方式。在“海選”階段,市民除了用文字表述,還可以通過語音留言說出自己的建議,征集活動結束后,組委會還將評選“十大好建議”對提出人進行獎勵,并作為2017年中山十件民生實事的重要參考。據了解,此次海選共收到市民建議2000多條,數量比首次實行海選的2016年增加了兩倍,市民提出的建議也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2017年民生實事“十大好建議”中,這一話題最受關注,共有三條幼兒教育和醫療方面的建議入選“十大”。

到了今年,十件民生實事票選活動的海選和投票已經成為中山的“慣例”,市民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到了民生實事的具體內容上,海選環節征集到的有效建議超過1.4萬條,參與熱情愈發高漲。

不斷創新的征集、投票活動方式,更加貼近市民,同時也突出了十件民生實事“傾聽民聲、集中民智、落實民意”的目的,將“問計于民”推向深入,而最終選出的民生實事項目針對性更強、更“接地氣”。

提升市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

十件民生實事項目啟動10年,民生實事票選進行了7年,體現了中山市政府對民生工作的關注和投入,通過辦好民生工程,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的決心。而從歷年來增長投票數、建議數來看,十件民生實事票選活動的持續開展也體現了中山市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質量的逐步提高。

民生實事項目實行票選以后,各行各業、不同年齡層的市民可以通過適合的渠道,將自身需求告訴政府,表達心聲,同時多了一個了解政府工作的窗口,為建設好中山這座城市建言獻策。有些市民為了給政府提出好建議,還會提前做足功課,充分了解國家、省、市各項政策,再說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市民會為了讓自己關心的民生實事得到落實,發動親朋好友轉發投票;因為有投票,市民會更加關注民生工程是否有完成,政府也通過媒體定期發布民生實事進展……看似簡單的投票活動所起的作用并不簡單,它激發了市民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民生工作更具有實操性和貼近性。

2018年10月22日至28日,中山市政府在全市范圍內公開征集2019年民生實事意見建議,僅僅7天時間便收到了5萬多條建議,其中有效建議達到了14000多條。總體來看,交通出行、食品安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這幾個問題是中山市民最為關心的五大方面,其中建議最多的是“交通出行”,占總比例的25%。

元旦前夕,“你表心聲,我辦實事”2019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實事票選活動在中山市工人文化宮廣場舉行,現場公布了今年20項民生實事備選項目,并邀請市民代表和多個職能部門負責人面對面交流。

盡管天氣寒冷,卻擋不住中山市民對民生實事關注的熱情。現場的市民代表就自己所關心的民生問題積極發問,并積極為自己所選項目拉票。觀眾提出的問題涵蓋了科學育兒、長者飯堂、陽光食品、便民政務、智慧安防進校園、環境整治、全民閱讀、愛眼護齒等備選項目的方方面面。來自中山市政府辦、市公安局、教體局、衛計局、婦聯、文廣新局等相關責任單位的負責人現場對觀眾提出的問題作出了解答,并就政府在具體民生問題上所做的工作向市民朋友做了更進一步的闡述。

經過各部門多次探討、與熱心市民的共同商議之后,市政府最終選出了20個民生實事備選項目,12月29日起接受市民投票。備選項目內容包括市民最關心的交通出行、政務優化、醫療服務、教育資源、文化生活等方面,票選活動將持續到2019年1月10日,每人每天均可參與投票,排名前十的選項將成為2019年十件民生實事。

■鏈接

2019年20項民生實事備選項目

1.優化政務服務

市行政服務中心推行“綜合窗口”服務模式,涉民生類事項實行“一窗通辦”。免費為申請人提供5萬份證照快遞到家服務。

2.增加幼兒園和公辦中小學學位

全市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6000個、幼兒園規范化學位5000個;完成15所公辦中小學學校建設。

3.開設“長者飯堂”

在全市40%以上的鎮區設立長者飯堂,免費為轄區內特殊困難老年人、低償為其他困難老年人提供健康放心的用餐服務。

4.街區自助圖書館鎮區全覆蓋

新建12個街區自助圖書館投入使用,實現街區自助圖書館覆蓋所有鎮區,方便市民就近借閱圖書。

5.智慧安防進校園

在21所公辦幼兒園及小學安裝智能人像識別系統,通過人臉檢測、特征庫建立和人臉比對判斷個人特征,防止高危人員進入校園,保障學生校內安全。

6.全面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在全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150臺以上,每臺電梯補助10萬元,業主屬低保或低收入困難家庭的全額補助其設備購買及安裝費用。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立“舊樓加建電梯”專窗,審批時間壓縮至法定時間的30%。

7.對外開放一批公園

廣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和金鐘湖公園部分園區、金字山公園、氣象公園、樹木園三期等對外開放。金字山公園停車場對外開放,加快紫馬嶺公園北門及樹木園地下停車場建設。

8.智慧停車服務

建成全市停車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實時發布公共停車場位置、停車泊位、停車收費標準、充電樁位置、共享汽車租賃服務等綜合出行信息,為市民便捷停車提供智慧服務。

9.家庭病床貼心服務

為散居特困供養等5類政府兜底服務重點困難老年人、計生特殊家庭中行動不便的困難老年人提供200張家庭病床,為長期臥床病患老人提供家庭醫療服務。

10.異地務工人員子女關愛行動

在20間民辦學校設立“陽光藝術教室”課堂,免費為6000名學生提供課外藝術輔導。在10個社區(村)建立閱讀基地,開展50場互助讀書活動。

11.智能診療進社區

在12個鎮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放智能機器人,為居民提供健康咨詢、就醫指導、輔助診療等服務。

12.上線中山“陽光食品”APP

建成中山“陽光食品”APP,方便市民隨時隨地查看1000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后廚加工烹調、小作坊生產加工、農貿市場食品快檢結果等信息。

13.推進防災減災工程建設

加快推進10項水利防災減災重點工程建設,年內完工6項、新開工4項,進一步提高抵御臺風暴潮能力。治理地質災害隱患點10處,進一步降低災害險情威脅。

14.“愛眼護齒”健康行動

為5萬名3-6歲兒童免費開展口腔檢查,為2萬名6歲兒童免費開展視力篩查,促進兒童牙齒健康、預防視力下降。

15.增設公安業務自助服務設施

在基層派出所、大型商圈建成50個公安業務自助辦證服務區,為市民提供居民身份證、出入境等“一站式”業務辦理服務。建成24小時自助服務車管所,為市民提供駕駛人證照、違章處理等“一站式”業務辦理服務。

16.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揀處理

在30個小區投放45個垃圾智能分類回收站,引導居民將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進行有效分類回收。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配套設施,提高“一鎮一站、一村一點”建設和管理水平,鞏固提升農村環境衛生質量。

17.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長江路、博愛路-翠景路立交建成通車。對松苑路等23條道路的路面、人行道及交通設施實施改造,改善道路通行環境。在國道G105線細滘大橋至沙朗段設置小型車輛專用車道,提高道路快速通行能力。

18.科學育兒基地鎮區全覆蓋

新增12個科學育兒基地,實現科學育兒基地鎮區全覆蓋,免費為轄區內0-3歲嬰幼兒及其家庭提供育兒講座、親子閱讀、游戲娛樂等公益服務。

19.新建改建一批足球場地

新建改建8個五人制、七人制公共足球場地。對中山中專、市濠頭中學、市實驗中學、市一中、市一職等5個十一人制足球場地改造為人造草場地,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比賽場地。

20.開展困難老人家政服務幫扶及從業人員培訓

對家務助理、鐘點工、育嬰師、母嬰生活護理員等家政服務人員開展專業培訓。向有家政服務需求的低保、低收入等困難家庭中的失能、獨居或空巢老人每周提供家居清潔、飲食料理、陪護照料等家政服務。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