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深圳市七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深圳市市長覃偉中在開幕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深圳成為全國第三個邁過3萬億大關的城市。今年,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
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去年增長45%
47條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條授權事項全面落地,放寬市場準入24條特別措施出臺、前海合作區面積擴大到120.56平方公里,“物理擴區”和“政策擴區”實現同步推進……2021年,深圳改革開放釋放出新活力。
此次報告特別強調“搶抓‘雙改’示范重大機遇”,并放在2022年政府十大方面工作之首。所謂“雙改”,是指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區改革開放。
報告提出,用好“實施方案+授權清單”全新改革方式,全面完成首批授權事項,推動出臺第二批授權事項清單;落實放寬市場準入24條特別措施,有序放寬和優化先進技術、金融投資、醫療健康等領域準入限制;推動金融開放、法律事務、服務貿易、人才引進等政策覆蓋前海擴區后全部區域,探索行政區和經濟區適度分離下的新型管理體制;加強與港澳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社會民生等領域對接合作,提升深港澳市場一體化水平。
報告提及“創新”達69次之多,并提出發揮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整體效應,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數據顯示,深圳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46%;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城市首位,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45%;166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穩步實施,半導體檢測、數控機床等領域技術攻關取得新進展。
今年深圳將高標準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鵬城實驗室,推進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深圳灣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打造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學城,推進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力爭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提高到5%以上。
另一方面,發揮深圳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優勢,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四鏈”協同,特別是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新開展50個以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
此外,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支持跨國公司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建設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打造國際創投中心,創建國家科創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出臺支持風投創投發展政策,建設福田香蜜湖、南山深圳灣、前海桂灣等國際創投集聚區,吸引更多全球創新資本。
上市公司總數2025年力爭超過600家
就在深圳兩會前幾天,深圳剛剛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通過30條實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到2025年市場主體總量將突破460萬家。
此次報告提出要落實上述“30條”,扎實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實施企業上市發展“星耀鵬城”計劃,力爭到2025年深圳上市公司總數超過600家。其中,今年目標是新增商事主體50萬戶,新增“個轉企”2500家、“小升規”工業企業2000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30家以上,新培育“獨角獸”企業5家。新增小微企業首貸戶2萬戶、普惠小微企業貸款2000億元以上。
此外,今年深圳將加大高質量投資力度,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適度超前布局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礎設施,全年基礎設施投資2200億元、新型基礎設施投資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