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村級代辦”給潮州市饒平縣不少村民帶來便利,村民在“家門口”即可辦理14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今年11月起,饒平縣率先在13個村開展試點“互聯網+村級代辦”,讓數據“跑路”代替村民“跑腿”,精準服務老年人、殘疾人、孕婦等較難出遠門的特殊群體。
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
“現在村里設了代辦點,辦事不用出村啦!”一走進村民黃志偉家,潮州市饒平縣新圩鎮下村村黨支部委員黃曉東便說。
聽說41歲的黃志偉和妻子因為村里離縣里較遠,一直拖著沒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黃曉東立即掏出隨身攜帶的申請表,讓他們填表。“只需帶著身份證和申請表到村黨群服務中心確認一下,再用手機繳費,就可以參保了?!迸R走時,黃曉東又提醒了一次。
在過去,足不出村就能辦成事,對于黃志偉所在的下村村村民來說,是很難想象的。下村村離鎮區、縣城都比較遠,以往要到鎮或縣辦事,開摩托車最少也要45分鐘,如此一來,很多村民干脆選擇“不辦”或“緩辦”。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縣里自然村、海島村等類型村呈現‘小、多、散’特點,政務服務事項辦得慢,村民不懂辦?!别埰娇h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許美生說,要補齊農村政務服務短板,就必須把政務服務功能延伸到一線陣地,切實提高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服務能力。
今年11月起,村級“互聯網+”代辦政務服務試點工作在饒平縣鋪展開來。這一舉措探索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部分在鎮黨群服務中心辦理的事項前移到村一級,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實現“村級代辦”。饒平縣考量了村鎮距離、常住人口、辦事需求等因素,率先在13個村開展試點,將14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作為首批村級代辦事項。
在不改變現有政務服務事項審批權限的前提下,饒平縣為每個試點村配備“一網通辦”平臺、自助機以及掃描儀、高拍儀、讀卡器、手寫板等設備,并打通流程堵點,進一步推進“村級代辦”落地。
“如今,這14項高頻事項都可以在村里辦妥,群眾不需要再跑到縣里或鎮里?!秉S曉東說。
村民黃漢溪年過七旬,雖然有智能手機,但因為年紀大,一直不知如何用手機辦事。之前,他要提前到文具店先復印好身份證、戶口簿等資料,還需要親戚用摩托車把他載去鎮上、縣里,來回得折騰一天?!艾F在可方便了,把資料放在機器上,刷個臉、簽個字,然后就可以回家等消息了?!彼f。
精準服務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
數據“跑路”的同時,干部也要“跑腿”,才能不斷提升更多群眾對此事的知曉度,讓代辦試點真正發揮作用。
在下村村,干部與“雙百”社工分頭入戶,不僅把列明服務事項的宣傳單發到每一戶,還會為他們細細解讀,并解答他們的疑問。像黃曉東一樣,他們還會隨身帶上一些常用申報材料,一旦群眾有辦事需求,馬上就可以填表,由干部社工“跑腿”帶回代辦點辦理,有時群眾連一趟都不需跑。
入戶“跑腿”,干部和社工帶回的不僅是村民的申辦材料,還有他們對這項工作的意見建議。有年長的村民反映代辦點的圓凳坐著不穩,工作人員馬上換成了靠背椅。考慮到來辦事的多是長者,村里又增加了飲水機、口罩、助聽器、老花鏡等便民設備,還將開辟約40多平方米的專用代辦場地。
“只要是能給群眾提供更多便利的,我們都會盡力而為?!秉S曉東說。
試點一個月來,村級代辦工作累計為超過50名村民提供便利,其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登記、生育登記、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等服務事項,精準服務老年人、殘疾人、孕婦等較難出遠門的群體。
“接下來,我們將在充分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在全縣全面推廣,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痹S美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