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佛山順德區北滘鎮黃龍村一角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從空中俯瞰,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煙橋村宛如一幅山水畫,村內古建筑群錯落有致,村外河涌交錯,小橋流水、綠樹成蔭。
上述鄉村美景在佛山并非個例。自2015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佛山持續深入推進城鄉文明建設。期間,佛山深刻認識到:沒有鎮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城市的現代化。
在此背景下,今年佛山第一場重點工作推進會就聚焦文明村居建設,強調要把美麗文明村居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并明確提出兩年內將建110條美麗文明示范村居。
如今,在工業大市佛山,一批生態環境優美、人文風尚和諧、基本公共服務優質的美麗文明村居正逐步成型。
集思廣益明確“三美一優”標準
明確標準是建設美麗文明村居的第一步。為此,佛山選擇發動全民展開討論,集思廣益。2016年初,佛山啟動面向全市的“我心中的文明村居”大討論活動。
佛山各區通過“市民宣講團”宣講、圓桌討論、志愿V站大討論以及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最終共征集全市730多個村居和社會各界的兩萬多條建議。經專家研究討論,學習借鑒浙江湖州等地先進經驗,形成目前的環境美、風尚美、人文美、服務優的“三美一優”美麗文明村居建設標準。
今年2月,佛山印發《佛山市美麗文明村居建設示范村考評標準》(征求意見稿)。《考評標準》對照“三美一優”總要求,設置了四大項、49條具體建設指標。其中,“環境美”所占的比重最大,有20條具體指標,共計40分,占總分的40%.值得一提的是,《考評標準》在分值中設置了11個“一票否決”指標。在這些“一票否決”指標中,除了有8條是全省統一要求之外,佛山還針對核心價值觀宣傳、移風易俗和文物保護,增加了三條指標,對破壞文物和歷史建筑、攀比斗富的村居將實行“一票否決”。
小橋流水人家,樓臺煙雨朦朧。走在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紫南村中,人文、自然環境引人入勝。村中的“嶺南家訓館”和“佛山好人館”等,體現了對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家風家訓、好人好事的傳承和發揚。
以紫南村為范本,兩年之中,佛山將投入不低于15億元,打造110顆嶺南水鄉上的“明珠”。110條村落將立足村居人文、生態、產業等特點,深入挖掘、提煉村居特色文化元素,打造“一村居一品牌”。
“村村有祠堂”是佛山鄉村的一大特色。佛山注重對古村落的古屋、古墻、古橋、古祠堂等文化遺存的活化利用,建立村史館、名人館、民間博物館,并將在110個村落中打造一批醒獅文化村、狀元文化村、初地文化社區、《三字經》文化村。
黨建引領為村居建設注入活力
去年,被文明村居的新貌吸引,外來務工人員宋建民重新搬回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黃龍村。近年來,黃龍村堅持現代化治理,村貌實現“蝶變”,成為名副其實的“嶺南水鄉”。
近年來,佛山將美麗文明村居建設與城市治理現代化相結合,加強基層黨建引領,為美麗文明村居建設注入活力。
村居建設,規劃先行。在建設美麗文明村居的過程中,佛山一方面立足嶺南水鄉的地域特征,保護古樹古屋古建筑;另一方面,體現現代化理念,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如黃龍村,目前村道實現全面硬底化,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保護水鄉特色,形成工業與鄉村相融合的美麗容貌。到2018年,佛山力爭實現行政村村莊規劃全覆蓋。
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佛山推動建立健全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城鄉共享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仍以黃龍村為例,目前該村共有四個公園、六個燈光球場、兩個露天舞臺、兩個社區活動中心,并且“出門就有公交車”。
黨建是美麗文明村居建設的根本保證。佛山注重發揮基層黨建的戰斗堡壘作用,配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動員群眾積極性參與文明村居建設。例如,紫南村堅持“三個感”“五個位”,實行科學集體決策;黃龍村成功打造“堡壘+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帶動村民共建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