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出臺“實體經濟十條”后,珠海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再出重拳。近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珠海市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珠十條”),在落實支持實體經濟“1+N”政策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
“珠十條”將如何落實,企業具體能獲得什么好處?南方日報記者梳理政策原文發現,新政在降成本方面切中與珠海制造業企業成本聯系最緊密的生產經營、營商環境、稅收等核心環節,并從用地、新興支柱產業、技改等方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一批補貼力度更強、減負幅度更大、獎勵額度更高、覆蓋面更廣的降成本政策將惠及廣大珠海企業。
減
國稅地稅全面推行“一廳通辦”
去年以來,降低企業稅收負擔、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負擔、降低企業用地成本等多項為企業減負的政策陸續出臺。“珠十條”將這幾項“減負大禮包”進一步細化,推動政策落地。
在稅收方面,今年起,珠海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標準,由2.5—15元/平方米下調至2—10元/平方米,工業用地稅額標準為上述標準的50%,適用稅額等級從6級降至5級,全市平均降幅為36%。接下來,珠海將繼續落實符合條件的省內跨地區經營制造企業總機構和分支機構實行匯總繳納增值稅政策,持續深化國地稅聯合辦稅,大力推廣應用電子稅務局和實名辦稅。據悉,今年10月底前,全市國稅、地稅辦稅服務廳全面推行“一廳通辦”,讓納稅人“進一家門,辦兩家事”。
在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負擔方面,珠海將在今年底前出臺《珠海市工傷保險浮動費率管理辦法》,降低珠海工傷保險平均費率。此外,還將繼續貫徹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進一步降低企業失業保險費用,推動實施浮動費率試點工作,適當降低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繳費費率。
為降低企業用地成本,珠海將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以及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的相關政策,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政策,經各區政府、功能區(含富山工業園)管委會或市政府認定最高可達50年。企業還可以采用先租后讓、租讓結合方式使用土地,從而減輕企業在用地成本方面的負擔。
于制造業企業而言,能源是企業持續運轉的生命線,也是企業生產成本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在用能方面為企業創造降成本的空間,成為珠海降成本政策措施的重要攻關方向。
除了全面落實輸配電價改革外,“珠十條”明確,珠海將下調天然氣最高限價,自2017年10月1日起非居民管道天然氣最高限價由4.9元/立方米降為4.8元/立方米,每立方米降低0.1元。
此外,珠海還將實施工業企業用電用氣補貼。2018年至2020年,市財政安排工業企業用電用氣財政補貼專項資金,對珠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用電給予電費補貼,對珠海工業企業使用本市企業生產供應的新增天然氣給予氣費補貼。
獎
新興支柱產業將獲重點補助
“珠十條”始終深耕于珠海制造業企業發展實際以及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根據部署,珠海市財政將在2017—2020年對“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建設,工業企業梯度培育,以先進裝備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為方向的千億級制造業新興支柱產業培育給予重點支持。
對上述制造業產業的標志性重大項目落地、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兼并重組、顛覆性創新成果轉化等按照“一項目一議”方式給于支持,對重點企業新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增資擴產、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等給予補助。此外,統籌現有財政資金,加大對制造業研發、產業化、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建設等的支持。
在“珠十條”中,獎補范圍覆蓋降低物流成本、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等多個領域。
據悉,除了全面取消普通公路收費、降低高速公路收費外,珠海將完善廣珠鐵路西站、高欄港鐵路專用線碼頭裝卸配套建設等,廣珠西站拓展“第三方物流”功能,實現區域內物流運輸零距離服務,高欄港鐵路專用線實現碼頭鐵路裝卸零距離對接,將公海聯運、海鐵聯運、公鐵聯運“最后一公里”打通。
在企業技改方面,珠海將擴大技改事后獎補政策享受范圍,通過修訂珠海實施廣東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事后獎補實施細則,放寬技術改造普惠性事后獎補政策享受范圍到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
在落實技改事后獎補基礎上,珠海將通過統籌整合市、區兩級財政資金,加大對企業技改設備投資投入補貼力度,最高可按設備投資額5%給予補貼,補貼額度最高可達500萬元,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事后獎補或設備補貼。
此外,為拓寬技術改造資金來源,珠海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信貸支持,建立審批綠色通道,實施優惠利率,并支持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天使投資、股權交易平臺以及融資擔保等多方式融資。
惠
投資審批事項再減逾1/4
振興實體經濟,幫助企業降成本,不僅需要政府引導,更需要激發市場的力量。
為降低企業直接融資成本,2017—2020年市財政對珠海在境內外資本市場掛牌發行上市的企業,按照上市、掛牌分階段進行獎勵,鼓勵各區安排配套資金,形成省、市、區三級政策疊加,推動更多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跨越發展。
對中小微企業辦理的首筆銀行貸款或信用貸款,當借款企業無法按合同約定按時足額償還時,最高可給予貸款銀行50%風險補償。依托“四位一體”融資平臺,開展中小微企業轉貸方式創新試點。適時設立中小微企業設備融資租賃資金,參照貼息的方式,對中小微企業以租賃方式添置設備的,給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支持。
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舉措上,珠海將結合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部署,著力取消、下放一批投資建設領域的行政審批事項,將投資項目立項、報建、驗收階段涉及的各類行政許可、公共服務和其他事項,在現有基礎上再壓減四分之一以上。
為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流程,珠海將簡化市級權限工業產品審批程序,改革市級權限內的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容器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審批工作,實施“先證后核”審批模式,簡化入園建設項目辦理手續和環評手續。此外,珠海對政府部門所屬事業單位開展與本部門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進行全面清理,確需由事業單位開展的,原則上2018年底前全部轉企改制或與主管部門脫鉤。
■亮點解讀
工業用地競買不再“價高者得”
在此次出臺的“珠十條”中,珠海從工業用地保障、工業用地競買模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等方面,多措并舉降低企業用地成本。珠海市科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系列措施目的在于促進項目落地并早日投產運營。
根據“珠十條”部署,到2017年底,珠海將完成劃定工業用地控制線,穩定工業用地總規模,確保中長期內珠海市工業用地總規模不低于150平方公里。
其中,為優先保障工業企業用地,珠海每年度制定土地利用計劃時優先保障工業項目所需用地指標,平均每年下達的新增工業用地指標占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比例不低于50%,“三舊”改造土地及省市追加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先進制造業用地需求,納入市相關“十三五”規劃的制造業項目享受市重點建設項目待遇。
對于符合省確定的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的項目,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并允許對工業項目按照規劃確認的用地圍墻線內面積出讓。珠海市科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旨在為發展前景好但資金籌措能力不足的項目落地降低成本負擔。而市政府還將每年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標獎勵制造業發展較好的區(園區)。
“珠十條”對工業用地競買模式也有所創新,采用“定地價、競效益指標”或“綜合方案招標”等模式選取競得人。據了解,該措施屬珠海市首創,主要目的是改變單純“價高者得”的競買方式,固化土地受讓價格,進一步降低企業土地成本。
此外,為支持工業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利用率,“珠十條”提出,適當增加拆建類“工改工”“工改產”項目容積率,調整新型產業(含現代產業物流)用地地塊容積率上限為4.0、普通工業和現代倉儲物流用地地塊容積率上限為3.0。
根據部署,傳統產業企業轉為先進制造業企業,可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期限為5年的過渡期政策。除生活、辦公配套設施外,允許制造業企業的工業物業產權按幢、層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為基本單元進行分割銷售和轉讓給產業鏈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