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
作為經濟、人口第一大省的廣東,污染防治壓力較大,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約束趨緊,如何在生態文明建設“三期疊加”中突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總書記更寄語廣東以更大的作為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果斷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和企業,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空間。
按照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部署,廣東正突出工作重點,集中用力,真抓實干,以新擔當新作為努力開創廣東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
在6月13日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的學習會上,省委書記李希強調,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推動廣東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
35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廣州、深圳,兩座人口過千萬的特大城市,在國內一線城市中率先突圍,2017年PM2.5達標。其中深圳已是連續三年達標,廣州則實現首次突破。
“這是一個標志性的成績,珠三角作為一個重點區域,整體達標,并且是連續三年低于35微克/立方米。”今年3月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點贊”廣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得益于早發現、早謀劃、早治污,自2015年起我省空氣質量連續三年整體達標。
成績固然可喜,形勢依然嚴峻,全省大氣環境質量穩定達標基礎尚不牢固。2017年,全省尚有七市PM2.5濃度超標,全省PM2.5年均濃度高出發達國家48%—325%。此外,重污染天氣時有發生,臭氧污染問題日益凸顯。
廣東水網密集、河道縱橫。多年來,全省主要江河水質總體良好。然而,因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原因,我省水環境污染問題成為當前環境質量的突出短板。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省71個國考地表水斷面的水質優良率為73.2%,距離2018年國家考核全年目標還差8.5個百分點。全省仍有12.7%的地表水國考斷面為劣V類。重污染河流“久治不愈”,黑臭水體量多面廣。
“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區域人口及企業密度大、污染排放強度大,且雨季長,令廣東治水任務艱巨,更要扎扎實實做好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在我省督察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表示,一方面廣東應立足省情制定切合實際的治水目標,另一方面又要實行最嚴格的環境制度,走綠色發展道路。
近期頻頻曝光的我省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外省的案件,暴露了我省環境管理的另一短板。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和危險廢物填埋能力缺口分別約為3.61萬噸/日、9.7萬噸/年。此外,土壤污染形勢也不容樂觀,鄉村人居環境亟待改善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2016年,我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在全國僅排第16位。
勇于擔當,奮力攻堅
把污染防治攻堅戰打成殲滅戰
6月11日至12日,李希來到深圳、東莞調研,現場檢查督導茅洲河污染整治工作。他指出,改善生態環境既是群眾關切的大事,也是關系高質量發展的大事。務必把污染防治攻堅戰打成殲滅戰,以河流水質持續穩定向好的實際成效,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6月16日,省長馬興瑞來到潮州、汕頭、掲陽三市,檢查督導練江污染整治工作,要求加快補齊環保基礎設施短板,下大力氣推動練江流域整治早見成效;要壓實責任,按照時間節點倒排工期,確保練江流域整治取得重大進展。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廣東各級黨委、政府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突出打好碧水攻堅戰,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扎實打好凈土防御戰,著力解決固體廢物污染突出問題,加快建設環保基礎設施。
——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把環境保護責任落在實處。
近日,因黑臭水體整治中涉嫌“假裝治污”“表面治污”,清遠市、區兩級共6名相關責任人被當地紀委監委立案審查調查,引發不小的“轟動”。
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生態環境損害責任問題416起,問責952人,其中給予黨紀政紀(政務)處分558人。
中央和省級環境保護督察的開展,也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大助力。2016年底中央對廣東開展環保督察后,如今正在開展督察“回頭看”。我省在對汕頭市、揭陽市、肇慶市、云浮市開展省級環保督察后,今年內將按計劃完成對其他地市的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
——實施源頭治污、工程治污,把污染治理效果落在實處。
廣州市白云區太和鎮大源村,一個下午,15家無牌無證,深藏城中村居民樓的電鍍、五金等“散亂污”企業被查處。在去年清理1萬家“散亂污”企業的基礎上,今年廣州市白云區計劃再清理1萬家“散亂污”企業。
被譽為“制造之都”的東莞,也以雷霆之勢打響整治“散亂污”攻堅戰,今年底將完成5000家“散亂污”企業淘汰整治任務。
積極削減燃煤總量,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今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要比去年下降500萬噸以上,其中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總量比去年下降300萬噸以上。目前,全省已有深圳、中山、東莞、廣州、珠海等實施全市“禁燃”政策。
加快污水管網建設,提高污水處理效率。2017年全省新建污水管網5949公里,為歷年最多。全省累計已建成各類污水管網50788公里。今年我省將進一步加快污水管網特別是“毛細管網”建設,著力解決“僵尸”管網、斷頭管網問題。
加快固廢處理設施建設。廣東將大力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建設,擴建惠州危險廢物安全填埋設施,力爭2020年全省年填埋處置能力增加10萬噸/年以上;加快廣州、佛山、江門、肇慶、清遠等市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建設,力爭全省年焚燒處置能力增加20萬噸/年以上。廣州、深圳等14個市繼續擴大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到2020年新增5273噸/日的污泥處理處置能力。
——建設法治環保、全民環保,把環保共建共享落在實處。
2017年,全省運用環保法及相關配套措施實現了執法“縣區全覆蓋”,全省環保罰沒金額10.65億元,居全國第二。
環保與公安、檢察、法院、工商等部門聯合執法不斷深化。今年1月至5月,全省公安機關共立案偵辦環境污染刑事案件490余起,同比增幅247%;破案340余起,同比增幅220%;刑事拘留1310余人,同比增幅288%。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還需要公眾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我省廣泛開展環境宣傳,引導市民爭當生態文明建設參與者和行動者。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全省人民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廣東一定能夠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共建共享美麗廣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