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后,第108屆廣交會將在廣州海珠區琶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自從2008年廣交會整體遷至琶洲展館后,海珠區成為華南會展中心和國內會展業最集聚的區域之一。與此同時,海珠區還吸引了不少企業總部落戶琶洲,使會展經濟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龍頭。除了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海珠區還根據城區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設立新中軸線城市行政服務中心區和白鵝潭濱水休閑商務區,構建城區高端服務業新格局。
會展業成為現代服務業龍頭
如今的廣交會與琶洲,幾乎就要畫上等號。
作為中國第一展會,廣交會一搬遷琶洲展館,展覽面積和規模便獲得了巨大的飛躍。而借著廣交會這只“金鳳凰”,海珠區的會展業風生水起,占據整個琶洲島、面積10.5平方公里的琶洲國際商務會展區也隨之成為海珠區高端服務業發展的集聚區。
據統計,2009年海珠區承辦展會總數占廣州全市的九成以上,僅在琶洲舉辦的10萬平方米以上的展覽有8個,約占全國的1/4.除了廣交會,廣州國際家具展、振威等一批知名展會品牌和展覽企業也相繼落戶琶洲。2009年,海珠區會展業直接收入在60億元以上。各大展覽企業對稅收貢獻也很大,僅廣交會主辦方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納稅總額就超過了4.5億元。
依托會展經濟資源優勢,琶洲開始吸引眾多企業總部集聚。目前,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廣東鋼鐵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總部相繼在琶洲落戶;世界500強中交集團投資38億元的中交南方總部基地已在海珠奠基;香港南豐集團中國區總部等知名企業總部也正籌劃進駐琶洲。由此,會展經濟成了海珠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龍頭。
三大功能區齊頭并進
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的成功背后,是海珠區對城區空間開發的全新產業定位和功能布局。
如今的海珠區,以功能區規劃建設為引領,促進產業和城區的協調發展,可謂是“轉型”這篇文章的一大主線。今年初召開的海珠區委十屆八次全會,提出了加快琶洲國際商務會展區、新中軸線南段城市服務中心區、白鵝潭濱水休閑商務區三大功能區建設,將產業升級轉型的空間布局落實到三大功能區上來。
白鵝潭濱水休閑商務區北起洲頭咀、南至丫髻沙,位于工業大道以西、珠江以東,面積約6平方公里。在這里,海珠區重點推進太古倉和大阪倉商業文化景區、工業博覽館等建設,促進沿江地區創意產業、歷史文化休閑娛樂業和濱水商務區的發展。
新中軸線南段城市服務中心區細分為五大功能片區:包括電視塔、赤崗塔等在內的旅游觀光區;包括第二領事館區、大塘綜合商務中心等在內的區域行政區;包括海珠湖、萬畝果園、小洲村等在內的生態休閑區;包括南海心沙、體育公園等在內的濱水居住區和包括海珠創意產業園在內的科技創意區。整個區域將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吸引現代行政辦公機構、商務機構和服務機構進駐,打造以行政辦公、商業、文化為主要功能,獨具嶺南文化特色的廣州南中心區。
通過三大功能區的建設,海珠區交出了一份驕人的成績單。2009年海珠區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八成,現代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就達51.1%,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功能區建設注重配套設施
省委政研室近期一份針對海珠區的調查報告就談到,從海珠區的經驗來看,功能區規劃建設是產業城區協調發展的重要方向。“珠三角城區要借鑒海珠區的經驗做法,結合城區的資源稟賦、土地開發強度、未來發展潛力等因素,以全局性、前瞻性的眼光,對城區空間開發進行產業定位和功能布局,建立配套政策體系,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培育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破壞小、附加價值高、產業帶動型強的綠色產業,營造宜商、宜居的良好環境,促進城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談及功能區的規劃建設,海珠區區委書記鄧偉強還認為發展好配套設施,營造良好環境非常重要。如在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建設上,結合琶洲村的改造,海珠區著力完善琶洲地區商務配套,推動南豐國際會展中心等一批重點載體項目和廣交會威斯汀酒店、保利世貿洲際酒店、南豐朗豪酒店等五星級酒店建設。琶洲島東部重點規劃的A區總部商貿區,也將投放以商務辦公性質為主的14幅地塊,總用地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此外,還加強琶洲會展中心周邊治安、環衛、交通等綜合整治,協調解決會展企業、參展客商“停車難”、“吃飯難”、“如廁難”等問題。
目前,海珠區還在加快建設全長42公里的環島路,將琶洲國際商務會展區、新中軸線南段城市行政服務中心區、白鵝潭濱水休閑商務區三大功能區貫穿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