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國外貿風向標之稱的第10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昨日(11月4日)落下帷幕。廣交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劉建軍表示,采購商到會人數與第107屆同期相比有輕微跌幅,成交略有增長,但仍未恢復至危機前水平。
劉建軍表示,扣除原材料價格和匯率上漲的因素后,成交量略有增長,且各市場成交進程不一,其中歐美較高,但集中于日用品等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
秋季廣交會是外貿四季度和來年一季度的晴雨表,春交會情況則反映當年二、三季度外貿情況。
商務部外貿司商務參贊、廣交會業務辦主任文仲亮在閉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本屆廣交會的成交情況來看,明年外需回升道路仍很長,出口環境依然十分復雜。
他強調說,“目前出口是脆弱的、緩慢的回升。鑒于外需不足依然是基本面,加上今年進出口基數較去年金融危機時候要高較多,預計明年進出口將不會出現如今年一樣的報復性增長。”
199266名境外采購商到會
文仲亮表示,世界主要經濟體需求雖然有所回暖,但速度十分緩慢,且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這將反過來影響到未來需求的增長。此觀點在本屆廣交會的統計數據中可尋到蹤跡。
據統計,本屆廣交會共有來自208個國家和地區的199266名境外采購商到會,比今年春交會減少2.32%,但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9%.其中,來自世界主要經濟體歐盟、美國的采購商數量明顯增多,分別增長24.62%和3.34%.
據統計,與上屆同期相比,歐洲到會客商增幅最大,達22.89%;但亞洲和美洲客商則均有7.81%和1.62%的輕微降幅;此外,大洋洲、非洲到會人數更分別減少了11.15%和12.37%.
“賣設計”代替“賣產品”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視察廣交會時指出,地方和外貿企業要加快在結構、質量、技術、標準上進行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變成自覺行動。
劉建軍表示,廣大企業近年來不斷加強了品牌培育和設計創新投入,普遍重視產品研發和綠色環保理念,從本屆廣交會情況看,由代工(OEM)向設計制造商(ODM)轉變勢頭明顯。
廣州市麥歐服飾有限公司本屆是第三次參加廣交會,但該公司不再是傳統的接受生產訂單的參展商,該公司以“賣設計”代替“賣產品”。
該公司總裁周金松表示,盡管人民幣近期出現較大幅度升值,原材料價格也大幅上漲,但對他們而言,至今并無影響。“我們以設計為賣點,當走進高端市場,只要設計好,衣服價格高50%也會有人搶著要,相反,如果只是一般的大路貨,就只能是不斷壓縮自己的利潤以換取訂單。”
據悉,該公司報價平均價格在100美元每件,而據記者了解,一般的紡織企業最多只能40-50美元每件。高出50%的盈利顯得相當可觀。
廣州麥歐憑自主設計提高產品利潤不是單個案例。據劉建軍介紹,本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企業的議價能力明顯增強,品牌產品的成交也好于一般商品。
艾民兒皮具依靠自主品牌打入歐美高端市場,連續幾年出口額增長30%以上;德高玩具100%獲國家外觀設計專利,深受歐美日客商青睞;寧波廣博則研發出以石頭、蘆葦原料等代替紙漿生產新型文具,利潤比普通產品高出10%.
記者獲悉,明年的春交會(即第109屆廣交會)將首次組建“廣交會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試點展示創意作品。
單月進出口不斷創下新高
第三季度全省進出口形勢分析會昨召開
昨日(11月4日),省政府在東莞市召開全省第三季度進出口形勢分析會,總結今年以來外經貿發展情況,研究當前外經貿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謀劃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省外經貿戰略轉型的對策措施。副省長劉昆出席會議并講話。
據統計,今年1-9月,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5594.6億美元,同比增長31%,比2008年同期增長7.9%,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26%.值得注意的是,單月進出口不斷刷新歷史新高,9月單月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達739、426.4和312.6億美元,均創月度歷史新高。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我省外貿進出口增幅持續低于全國和沿海主要省市,外經貿發展既面臨人民幣升值、貿易摩擦加劇等嚴峻挑戰,也存在一些日益凸顯的深層次問題,加快外經貿發展方式轉變仍面臨繁重任務。劉昆提出三點要求。一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今年外經貿的收尾工作。抓緊落實各項外經貿活動成果,跟進落實招商引資的大項目,抓緊落實財政扶持政策。二要及早部署,謀劃好明年外經貿工作任務。通過調研,逐步理清工作思路,科學確定明年的工作目標,謀劃明年的重點工作,重點要在拓市場、調結構、提質量、促平衡、優服務五個方面下功夫。三要科學謀劃好“十二五”時期我省外經貿發展的目標思路重點。
■新聞分析
人民幣升值已超2%沖擊制造業
受三大因素制約,成交未恢復至危機前水平
據商務部日前發布的預計顯示,鑒于金融危機后,海外需求出現報復性反彈,今年全年進出口增長或將達到25%.但面對看似接踵而來的訂單,出口商卻有單不敢接——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原材料價格出現瘋長、民工荒再現三大因素牢牢制約著明年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的持續恢復。
劉建軍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本屆出口企業普遍受到原材料漲價以及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議價壓力大增。
他還透露,據商務部在本屆廣交會的調研結果顯示,“企業接單謹慎,短單超半,超過半年的長單、大單依然十分謹慎。”
因素1
人民幣升值
自今年6月央行宣布重啟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已超2%.這對于仍處于微利狀態的中國制造企業而言,匯率的變動無疑將對其造成沖擊。
中山市金葉衡器有限公司負責人楊艾表示,匯率變動太快,企業不能總是提價,客戶會表示無法接受了。“有的客戶選擇延后交易,但總歸要等到匯率穩定再談。我們今年報價提高了5-10個百分點,這其中就有3%-5%是人民幣貶值帶來的,6.60是我們的極限了。
“如果匯率再提升3%-5%,那么全行業都必然要將報價再提高2%-3%,但客戶能否接受是問題。目前我們訂單的周期是90天左右,如果匯率變動太快的話,我們是很被動的。”
海爾集團海外推進部部長刁云峰表示,該集團已經采取匯率鎖定、買斷等方式減少因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但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鑒于中國家電行業的平均毛利率不超過10個百分點,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同時出現,對企業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格力集團海外銷售公司總經理肖友元則希望,政府可以給企業一個看的到的預期,“無論是6.7還是6.5,我們都還可以接受。”肖友元估計,為應對上述多種不利因素,以空調行業為例,今年的報價比去年上漲至少3%-5%以上。
因素2
原材料瘋長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視察廣交會時就指出,在市場普遍關心的匯率波動、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之外,中國外貿尚需面對美國貨幣發行“失控”以及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上漲等重大難題。
今年以來,無論是黃豆、糖等涉及食品的,銅、鋁等涉及機電產品的,還是棉花、化纖等涉及紡織服裝的,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也是外貿企業所無法回避的因素之一。
紡織服裝類產品是我國傳統的重要出口產品。以該產品為例,主要原材料之一的棉花在過去一個月內價格已經上漲超過30%.企業普遍對瘋長的原材料價格感到不安。
北京銅牛進出口有限公司李經理說,“由于近來棉花價格上漲30%、化纖上漲10%,今年的服裝出口成交量比去年同期秋交會大概下降了30%.
世界最大高檔襯衫面料生產商,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建偉表示,去年同期棉花的價格為17000元人民幣每噸,而目前已經達到38000元人民幣每噸,僅是9月份,棉花的價格已經大幅上漲了30%.盡管有自己的種植中心,但對該企業依然影響很大,“我們對長單的報價會考慮分階段定價。”
中山伊利群制衣負責人認為,相比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對企業造成的損傷更大。
上海紡織集團進出口二十八部副經理王凱鴻表示,該部門主要以歐美市場為主,從今年的訂單情況來看對方市場恢復得比較理想,但由于匯率和原材料的過分波動,該企業超過半年的長單已不敢接。據介紹,棉花棉紗等原材料漲價太快,漲價造成成本上升,但對外提價并不能被接受。“
因素3
勞動力短缺
勞動力缺乏是近年來勞動密集型外貿企業面臨的老問題,但隨著訂單回暖,該問題再次凸顯。
江門市新會區日興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丁雨風對記者表示,今年的人工價格上漲超過了20%,但最麻煩的是招不到人。“我們的人事部門每天都在想盡辦法招人,老實說,之前我們招工的時候還有一些經驗上的要求,現在都沒有了,生手、熟手都要,來了再培訓,所以培訓這塊又多了一部分的支出。”
主營工藝品的仙居宏鷹聯盛工藝有限公司總裁黃華忠則對記者抱怨道,打工的人明顯少了,由于外來人口減少,當地人又不愿意做這個,招工就變難。“據說很多人都不愿意過來,而是到西部等地方去了。因為招不到工人,我們接單時都要考慮能否負荷,也不敢接太大的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