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率先建成創新體系健全、創新要素集聚、創新成效顯著的全國自主創新示范省,初步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這是廣東“十二五”規劃綱要勾畫的轉型升級的藍圖。
以廣東現代產業500強項目為抓手,加快建設全球重要現代產業基地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到2015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左右,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基地。
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培育內生增長動力的戰略重點,到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萬億元。開拓內銷市場,打造全國購物天堂。
“創新廣東”、“優化升級”、“內外并舉”,在全球金融危機后快速走出“V”形反轉曲線的廣東,在“十二五”時期到來之際,毫不猶豫地將這幾組詞語放在廣東未來5年經濟發展的最重要位置。
可以說,改革開放30年以來,作為全國經濟發展尖兵的廣東,對于技術、體制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求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而對于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國際外貿形勢的變化,更使廣東從過分依賴對外貿易的老路中驚醒:內外并舉,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創新驅動
重點打造50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
亮點1強化自主創新
強化自主創新對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核心推動作用,以制度創新推動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走上創新驅動之路。到2015年,率先建成創新體系健全、創新要素集聚、創新成效顯著的全國自主創新示范省,初步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
完善創新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行動計劃和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扶持計劃,鼓勵大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百強自主創新企業,重點打造50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
完善創新資源配置機制。建設粵港澳聯合創新區、深港創新圈和粵港澳科技產業園,促進三地創新資源的共享。鼓勵跨國公司在粵設立研究開發機構,探索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
亮點2完善市場激勵機制
完善“誰創新誰受益”的市場激勵機制,引導全社會增加創新資源投入。探索建立人才資本產權激勵辦法,鼓勵創新型人才以知識產權、技術等要素投資入股并參與分配。
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要科研機構和重大創新能力項目落戶廣東,加快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質檢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推動珠三角率先建成全國創新型區域。
亮點3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實施重大產業技術攻關計劃,突破一批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和行業共性技術,開發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有效提升全省技術自給率。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制定和實施一批重點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繼續開展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聯合招標,在新興電子信息技術等領域突破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亮點4健全創新投融資體系
大力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的急需緊缺專門人才,突出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2015年,從事科技活動人數超過80萬人。繼續實施南粵杰出人才培養工程,打造“珠江學者”品牌工程,加強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建設。
完善創新投融資支撐體系。建立健全創業風險投資機制,設立廣東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一批國家地方聯合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開展科技保險試點,建設創業投資融資擔保平臺,引導和鼓勵創業投資投向重點創新領域。
□專家點評陳勇(廣東省科學院院長)通過創新繼續保持引領狀態
廣東“十二五”規劃綱要強調創新對廣東的重要性,通過自主創新提升技術水平、締造新興戰略產業、培育新的發展優勢,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將推動廣東經濟發展走上創新驅動的軌道。
在遭遇到勞動力成本、環境、生態、資源和能源瓶頸后,廣東不能像過去一樣一味的只注重勞動密集型發展。廣東要繼續保持更好地發展,需要在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上努力,才能繼續保持引領的狀態。
◆優化升級
新興產業規模要突破2萬億
亮點1產業結構轉向“新興”“先進”“現代”
以廣東現代產業500強項目為抓手,加快建設全球重要現代產業基地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到2015年,建成10個產值超千億元現代服務業基地,形成10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60%.
重點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會展、總部經濟等面向生產的服務業,打造中新(廣州)知識城、珠海橫琴新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廣州南沙實施CEPA先行先試綜合示范區四大現代服務業對外合作示范區。
亮點2做強改造提升制造業
加快制造業結構調整,壯大做強先進制造業規模,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重點發展資金技術密集、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裝備、汽車、石化等產業。推進裝備制造業高端化,形成3—4家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的重型裝備制造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成套和技術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做強廣州、深圳汽車整車基地,推進佛山汽車基地建設。推進鋼鐵產業規模化,積極推進企業聯合重組,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湛江鋼鐵生產基地。推進石化產業集聚化,重點建設湛江東海島、惠州大亞灣、揭陽惠來和茂名四大石化基地。
到2015年,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
運用高新技術等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到2015年,優勢傳統工業增加值占傳統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4%,形成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聚區,打造3個產值超千億元的龍頭企業。
亮點3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基地
大力發展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節能環保、太陽能光伏、核電裝備、風電、生物醫藥、新材料、航空航天和海洋等新興產業。到2015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左右,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基地。
實施發展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行動計劃,著力發展新型平板顯示、新一代通信、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新興行業,推進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和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攻關和產品開發,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大項目現代服務業“三個一百”工程
10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建設包括總部經濟、金融商務服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貿會展、創意設計、文化旅游等八大類型100個產業集聚度高、發展特色鮮明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100個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現代服務業百強項目。
100個骨干企業:在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研發設計、專業服務、文化創意等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培育100個年經營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帶動能力強、品牌影響大的現代服務業骨干企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
新型平板顯示項目:建設深圳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廣州樂金顯示8.5代液晶面板、佛山低溫多晶硅AMOLED顯示屏、順德彩虹南方OLED產業基地、汕尾4.5代TFT-LCD和2.5代OLED等新型平板顯示項目。
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深圳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電池、廣州新能源汽車、珠海鋰離子電池及動力總成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配套項目。
半導體照明項目:建設東莞第三代半導體照明用襯底材料、廣州、佛山生產型MOCVD研發及產業化、廣州大功率高亮度LED外延及芯片產業化、惠州LED芯片生產等LED產業項目。
新興信息技術項目:建設廣州中移動南方研發基地三期、深圳新一代通信設備、深圳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河源移動通訊生產基地、惠州新型電子集成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等新興信息技術項目。
□專家點評王珺(中山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優化升級發展才能更長久
“十二五”廣東優化升級,建設全球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的意義在于,在參與國際競爭意義上,如果現在廣東滿足于現狀,停滯不前,發展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那么終將被社會的殘酷競爭所淘汰。所以,要在優化產業升級,創新品牌,研發高新技術產品上“突圍”,加上政府政策的積極支持和引導,打造產品由低端向高端的市場邁進,才能發展得更長久。
向全球重要現代企業基地進軍應從兩方面入手:繼續加大傳統行業的競爭優勢,一部分制造業可以原地升級,如裝備制造、集成電路、機械制造等。從紡織、輕工等低附加值產業向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蔓延。以金融、綠色、低碳、環保為目標,重點引進新材料、精密機械、高精尖電子、三網融合通訊等產業。
◆內外并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萬億元
亮點1擴大內需內外并進
全面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繼續鞏固拓展外需市場,形成內需外需協調發展、互補相長的新格局。穩步提升居民消費率,到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萬億元。大力拉動農村消費。加快“萬村千鄉”、“新網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建設,開拓農村汽車消費市場。開拓內銷市場。建立大型內銷平臺,形成“廣貨全國行”的銷售網絡和長效機制。實施“千百億名牌培育工程”,樹立廣貨品牌形象。
亮點2建設國際消費之都
打造全國購物天堂。提升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消費形象,建設國際消費都市圈和全國購物天堂,把珠三角建設成為面向國內外的消費服務中心。
亮點3推進加工貿易轉型
積極優化進出口。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提高外貿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實現外貿可持續發展,到2015年,進出口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
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以建設東莞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為重點,積極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
亮點4激活民間投資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激活民間投資。遴選并重點扶持100家民營企業,幫助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知名民營企業。
□大項目商貿流通重大項目
大宗商品和農村商貿工程:1.在產區建設和改造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及農貿市場;2.在銷區建設一批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系統和檢驗檢測系統;3.規劃建設一批農資和農村消費品經營網絡及物流配送中心。
城市商貿流通工程:1.規劃建設一批果蔬、肉類、水產品等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2.在珠三角重點城市規劃建設國際采購中心和商貿中心;3.在珠三角地區和其他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規模合理、運作規范的現代城市配送中心。
制造業物流工程:1.在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制造業基地,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專業性或綜合性的電子信息、家電、家具、服裝、裝備制造、玩具、陶瓷和金屬加工等區域商貿物流中心;2.培育一批適應現代制造業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業;3.培育和建設一批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示范工程和重點項目。
□專家點評李江濤(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廣東對外貿的關注度不能減弱
盡管“十二五”提到了內外并舉和協調拉動經濟發展,這并不能解讀為廣東對“外貿”的關注度減弱。廣東屬于外向型經濟大省,外貿依存度高。為進一步促進外貿增長,廣東省政府需要鼓勵企業積極走出去,集中投放資金到出口品牌建設、開拓新興市場、加快企業‘走出去’;優化出口結構調整,穩定外需,提高外貿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加大科技興貿,加快出口創新基地建設;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自主核心技術的企業擴大出口,重點擴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產品出口,大力促進低碳、綠色環保型產品出口,實現外貿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