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企業“走出去”,取得了哪些成績,又存在哪些問題?近日,以省政協副主席唐豪為顧問的省政協第11視察團,赴省直有關單位、深圳等地視察,摸底廣東省企業“走出去”情況。
今年1-7月,廣東對外直接投資實際投資額、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位居全國首位。然而,廣東企業也存在“走不出去”、“走不遠”等問題,“走出去”總體規模不大,投資主體集中在少數重點企業,投資區域大量集中在香港,對外工程承包也集中在少數優勢企業,大多數企業仍處于“走出去”起步階段,境外投資項目規模較小。
成效對外投資合作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省政協視察團稱,近年來廣東省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取得了突出成效,“走出去”步伐迅速加快,質量水平不斷提升,總體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截至今年7月,全省對外投資合作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核準累計在境外設立企業4802家,中方協議投資額218.86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016.47億美元;完成營業額819.88億美元。
其中,今年1-7月全省經核準累計在境外設立企業512家,新增中方協議投資額36.6億美元,同比增長53.45%;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56.29億美元、完成營業額92.5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6.93%和20.41%。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7月廣東省對外直接投資實際投資額、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位居全國各省市首位。
困難中越經貿合作區歷時6年仍無企業落戶雖然廣東省“走出去”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據介紹,廣東“走出去”仍處于起步階段,總體規模與經濟發展程度不相適應。
廣東對外投資在廣東省開放型經濟發展中所占比重小,與利用外資、對外貿易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與廣東省總體經濟發展程度不相適應。“走出去”總體規模不大,投資主體集中在少數重點企業,投資區域大量集中在香港,對外工程承包也集中在少數優勢企業,大多數企業仍處于“走出去”起步階段,境外投資項目規模較小。擁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核心產品的對外投資主體數量不多,企業跨國經營核心競爭力有待加強。
此外,缺乏龍頭企業和境外產業園區帶動,企業有組織“走出去”遭遇困難。廣東省“走出去”企業以單打獨斗為主,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能夠帶動產業鏈整體“走出去”的龍頭企業,缺少成熟的境外經貿產業園區幫助企業有規模、有組織地“走出去”。深圳市從2007年開始實施中國—越南經貿合作區項目,占地2平方公里,歷時6年,受資金等因素影響,至今仍無企業正式落戶。
對策建立完善的“走出去”綜合服務體系省政協視察團發現,企業“走出去”面對不同的語言、社會體制、法律法規和文化習俗,在海外整合資源、適應市場、參與競爭上面臨巨大的挑戰。
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明顯,對中國企業戒備心增強,個別國家通過調整法規和政策設置壁壘,甚至拋出“中國威脅論”干擾我企業“走出去”。
目前,廣東省“走出去”企業普遍存在海外管理水平不高,善管理、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緊缺,對投資國法律法規、風土人情不熟悉,投資可行性研究不到位,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等問題。
鑒于此,省政協建議建立完善的“走出去”綜合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報批、金融、外事、資訊等綜合服務,推動企業積極“走出去”。比如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平臺,為企業提供國外市場信息、項目信息、投資環境等信息和資訊。再如構建行業間、跨行業交流合作平臺,加強“走出去”企業之間的交流,推動產業鏈上的各企業有序競爭,攜手合作,共同發展。此外,還應健全“走出去”企業金融財政扶持體系,改善政府部門公共事務管理制度,為“走出去”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