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貸款、商標專用權貸款……這些新型的融資方式正在廣東省東莞松山湖工業園區的創新高新企業里遍地開花。一家生產大型發電機的動力科技公司利用發明專利抵押貸款,剛剛從銀行獲得了600萬元貸款,為企業眼下資金周轉解決了燃眉之急。與此同時,東莞還有數百個科技創業項目獲得了2400多萬元的創新資金資助。
近年來,東莞政府在推動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民間金融規范化發展,加強地方中小金融組織的自治自律等方面一直不斷探索。而在全省范圍內,截至2013年,廣東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創歷史新高,突破8000家,排名全國第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和專利產出占全省比例均超過60%。科技與金融的融合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金融對科技的支撐作用一直以來也是廣東思考的問題。金改進行時第六篇,我們將以東莞為樣本,聚焦廣東省如何促進科技金融產業“三融合”,引導民間資金合法高效地服務實體經濟,為創新高新企業增資擴股保駕護航,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金融支持。
金改故事
企業融資新招
利用發明專利抵押貸款
“上個月,我們剛剛拿到一筆600萬元的貸款,這是我們第一次用發明專利抵押貸款。”廣東康菱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菱動力”)財務部部長賈來敏欣喜地告訴記者,這筆貸款為企業眼下資金周轉解決了燃眉之急。
據賈來敏介紹,公司產品多為大型發電機,研發成本較高,研發時間長,一般為3—4年。產品從研發設計到投入生產周期較長,因此公司的現金流非常緊缺,需要貸款來支付貨款、工廠租賃金等。
賈來敏說,以前不知道可以用發明專利抵押貸款,都是找銀行、小額貸款或者基金公司融資貸款。最近這一年來,東莞市金融辦和科技局的工作人員經常對松山湖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培訓,宣傳知識產權、專利發明、商標等貸款政策。
“說實話,我們開始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與康菱動力合作的銀行是東莞農商行,賈來敏說,這也是東莞農商行第一次承擔專利貸款的項目,雙方都非常謹慎。
據悉,自2012年底與東莞市科學技術局簽訂《科技金融—專利權質押貸款合作協議書》后,東莞農商行一直大力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已支持7家企業,累計發放專利權質押融資近3000萬元。同時,東莞農商行也開展商標專用權質押融資業務,已為企業提供超過1.8億元的授信。
發明專利必須評級估值。對于評估費用,賈來敏認為還是有點偏貴。“好在最近東莞政府出臺了最新的鼓勵政策,評估費用可以報銷50%,這給我們減輕了不少負擔。”
此外,東莞市還對符合要求的貸款企業進行貼息補助。賈來敏算了一筆賬,政府的各項補助報銷加在一起,能夠省下一半費用。
不過,對于專利的評估,賈來敏坦言企業和銀行之間還是存在思維方式的差異。對于企業而言,這些專利在行業內都是非常值錢的,但是銀行有另外的標準,如果專利的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不高,那么估值就低。
對此,東莞市科技局副調研員肖錚勇表示,如果單從風險來說,專利權質押貸款應該是零風險的,因為貸款額一般不到標的物評估價值的三成,發明專利一般為價值的25%,外觀專利為15%。但是銀行方面卻不這么認為,要看專利的市場化程度,市場化不高的話價值就不大,銀行就會擔憂其中的風險。
東莞打組合拳
加速科技金融產業大融合
截至今年6月,像康菱動力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東莞有675家。僅2013年一年,東莞高新技術企業就增加了193家。如今,這些高新企業都享受著政府給予的諸多優惠補貼以及扶持政策。
目前,廣東省9個國家級高新區中已有6個設立了小額貸款公司,5個設立了融資性擔保公司。作為國內首家省級國有科技金融集團,政府明確要求粵科集團在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基礎上,積極拓展科技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融資租賃、資產評估與交易、產業基金、科技金融產業園區等業務,形成“2+6”的科技金融產業發展新格局。
東莞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嚴濟榮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東莞政府對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相當重視。早在2009年,東莞就成為了全省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市,今年6月,東莞市更是出臺了《東莞市創新財政投入方式促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工作方案》。爭取到2015年末,累計撬動金融機構和試點銀行為東莞創新型科技企業和傳統優勢企業提供不少于20億元規模的融資支持。
“針對市場對創業型企業前端支持的缺位和失靈,市財政設立了種子基金。”嚴濟榮表示,首期5000萬元的種子基金全部用于并僅限于投資東莞市內注冊的創業早期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其中優先考慮獲得政府立項的戰略性新興項目、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省市創新科研團隊等。
對于投資創業公司的創投機構,東莞市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作為創業投資機構風險補助資金。
在加大銀行信貸力度方面,東莞市財政安排2億元作為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此外,每年由東莞市財政安排6000萬元,專門用于對企業從試點銀行對上述支持計劃中獲取的貸款進行貼息資助。
記者初步統計了一下,東莞市財政在“科技東莞”工程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了首期5000萬元的種子基金、2億元的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每年6000萬元的貸款貼息資金、每年2000萬元的創業投資機構風險補助資金和1000萬元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資金。
東莞市政府加碼推進科技、金融和產業的“三融合”,是廣東省發展科技金融的一個縮影。早在201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局、科技廳、金融辦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廣東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若干意見》,推動廣州、東莞、佛山南海三個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地區探索創新,出臺試點方案和扶持政策,累計業務規模近10億元。
創投聯手政府
引導民資注入科技企業
作為東莞首個政府引導性創投基金,紅土基金自2013年成立以來一直不遺余力地推動科技、金融與產業深度融合。“我們去年前前后后總共調研了40多個企業項目,最后投資了3家。”紅土基金總經理馬楠表示,投資的3家企業都是科技類的成長型企業,屬于電子行業和高端制造業,目前發展運營情況非常好。
談及投資標準,馬楠表示紅土基金實行商業化運作。大范圍來說,主要投資于東莞市未上市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和轉型升級企業,投資領域將主要集中在政府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行業則聚焦在IC通信、新材料、互聯網企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
具體到單個企業投資標準,馬楠坦言首先最重要的還是企業的成長性。其次,創始人和管理團隊,領導人戰略視角與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再次,考慮技術含量、科技含量、專利情況以及第三方認證評估。“最后一個才是財務數據,民營企業的話絕大部分財務數據不是很清晰,所以我們主要看盈利能力。”
政府每年安排2000萬元作為創業投資機構風險補助資金,對此馬楠表示,政府出臺這樣的政策,說明其對東莞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投行業的重視。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東莞共有40個科技企業孵化載體,主要集中在南城、松山湖和東城。目前,東莞市科技局正在大力推進科技孵化器建設,爭取到今年底,每個鎮街都有一個科技孵化器。
東莞市科技企業孵化協會成立于2013年3月,孵化器少的培育了60—70個科技創業項目,多的有100多個,累計培育了約3000個項目。秘書長李巧曼表示,針對科技創業團隊缺乏資金的問題,孵化器一般會采取物業入股的形式,減輕企業的資金負擔。除一般的優惠政策外,孵化器的企業還可以享受租金和稅收的減免。“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目前東莞有數百個科技項目共獲得了2400多萬元科技創新資金資助。”
■金改建議
尋找科技和金融“最大公約數”
目前,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資產,存在價值難以評定、處置平臺不夠完善、處置難度大、價值不穩定等問題或潛在風險,是科技金融發展最大的“攔路虎”。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廣東華南科技資本研究院院長林江教授認為,科技金融的復雜性在于金融機構難以對技術、專利等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進行評估。“本來風投其實是最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但是坦率地說,目前廣東的風投做得還不夠好。”
“金融歸金融,科技歸科技,現在要把這兩個東西放在一塊,并不簡單。”林江還提到,廣東要在科技金融上面有突破,需要科技和金融兩方面先互動,把邊界模糊化,有效解決科技和金融“兩張皮”的問題,去找最大公約數,找相通的地方,才能促進科技金融的創新結合。
在進行金融科技相互融合的平臺搭建的同時,廣東中科招商創投公司董事長謝勇建議,科技金融平臺還要圍繞企業的戰略資源的整合,進行增值服務中心的建設。
“企業除了缺錢,還需要各種各樣的資源才能補上發展的短板,尤其是在目前轉型升級任務緊迫的時候,我們的企業更需要的是尋找新的市場、新的突破,在管理上提升,在品牌上塑造,這就需要建設一個提供增值服務的高效平臺,不僅僅是給錢。”謝勇說。
■金改聚焦
成立科技小貸醞釀科技銀行
今年來,廣東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推動科技金融的結合,其中包括今年整合民間科技資本20億元,投資設立科技園區孵化基金、中國科技園研究院等,加快建設民營科技園區。
在今年2月舉行的省科技金融工作會議上,《2014年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發展重點行動》和《科技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同時出臺。省科技廳和金融辦等部門今年要進行20項有關重點行動,其中包括:調整專項科技資金的投入方式,改變以往“事前評審立項并無償撥款資助”的單一科技經費投入模式,加強對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項目的引導性投入,建立健全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投向科技產業的聯動機制。
省政府還支持粵科金融集團建成省級科技金融大平臺,設立總規模達5億元的粵科天使投資基金,加大對早中期、成長期科技企業的投入。通過“銀河粵科”、“中環粵科”等產業投資基金,以及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典當、股權質押、知識產權評估與交易等業務系列,為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多層面、全方位的融資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該集團已經成立了廣東省粵科科技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是全國第一家面向全省、可跨區域開展業務的科技小貸公司,是全國第一家注冊資本突破3億元限制的科技小貸公司,是全國第一家允許投資設立子公司的科技小貸公司。粵科小貸公司將在條件成熟時變更為廣東省科技銀行。
■報道反響
粵東西北建設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難”一直廣泛存在,不少公路項目因資金短缺而難以有序開展建設。《金改進行時》第五篇報道刊出后,先后有各地公路項目相關負責人來電表示,對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粵東西北基礎建設融資,創新多種金融手段,為粵東西北撬動發展資金的舉措感到振奮。同時,還希望政府能發揮引導作用,進一步擴充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的民間資金來支持粵東西北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