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國家創新中心城市起航——廣州開放發展踏上新征程

時間 : 2015-12-04 17:26:21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總書記考察足跡回訪——廣州

  從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緊鑼密鼓推出的改革新招,到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務體系融合發展的嶄新布局,再到國家創新中心城市的戰略宏圖,以及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的全新構想,千年商埠廣州正在深入推進優化發展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將廣東作為履新后地方調研的首站,向海內外宣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改革開放的堅強決心。

  三年來,廣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與期待,緊緊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總目標,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砥礪前行、努力奮斗,以實干開創新的未來。

  省委書記胡春華今年1月在廣州調研時強調,廣州要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強”省會城市、“做實”華南區域中心、“做大”國際國內影響力,建設成為有文化底蘊、有嶺南特色、有開放魅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表示,要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密對接國家戰略,科學謀劃廣州“十三五”發展,進一步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的使命擔當,在全國全省發展中充分發揮動力源和增長極作用。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州踏上了新的征程。

  航運中心建設

  打造連接全球的大國門戶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一直激勵著廣東全體干部群眾。

  作為省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廣州在“四個全面”戰略指引下,主動融入中國發展大戰略,開辟更加美好的未來。

  當前,廣州正瞄準“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戰略,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現代金融服務體系以及國家創新中心城市,構建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冬日的陽光下,站在南沙港碼頭遠眺,全球港口最高的吊架開動,巨大的集裝箱被緩緩送到靠岸的巨輪上。在中國推進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大背景之下,廣州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推動城市轉型升級。

  根據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到2017年,廣州港口貨物吞吐量將達到5.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00萬標箱,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初見成效,力爭在全球航運中心評價體系中進入前15名。

  南方日報記者從廣州市委十屆七次全會獲悉,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新征程上,廣州將重點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一個連接全球的大國門戶正在云山珠水之間崛起,把珠三角與世界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開放時代的到來,倒逼著更深層次的改革。今年4月,廣東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南沙新區片區也從此進入自貿試驗區時間。圍繞國家自貿試驗區和“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南沙片區在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展開了不少探索,分別在海關快速驗放機制、智檢口岸、國際轉運貨物24小時全天自助通關、政府支付查驗服務費用、企業設立登記“一口受理”和企業信用分類監管,以及海關“易通關”等方面先行先試,探路而行。

  “珠三角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要發揮其橋頭堡的重要作用,成為聯外通內的重要門戶。廣州將可以為國家新一輪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強大支撐,同時提升以廣州為首的區域一體化水平。”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室專家賈若祥對這座開放城市的發展寄予厚望。

  法治政府建設

  讓法治觀念覆蓋各方各面

  去年底,廣州連續奪得三個高含金量的“全國第一”——清華大學發布的“2014年289個城市財政透明度排行榜”第一名,福布斯中文版發布的“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一名,而根據《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廣州連續位列2013年和2014年度法治政府評比榜首。

  這一系列全國“第一”“最佳”的排名背后,折射著廣州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努力和實踐。

  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到全面從嚴治黨,廣州努力走在制度建設的前列,把制度的力量轉化為實踐的力量。

  自2012年起開展法治政府示范創建工作,廣州3次大規模清理行政規范性文件,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制定了《廣州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

  廣州市一級累計下放審批權限324項,在全國率先全面開展規范行政自由裁量權工作,重點推進重大決策事項、“三公”經費、財政預決算等領域的信息公開。

  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里,2013年以來,廣州先后制定了《廣州市規范行政權力公開運行總體方案》以及權力清理、權力公開、權力監督3個配套工作方案,在全國率先建立并曬出行政權力清單、實現權力運行結果在線查詢,有效規范了行政權力的公開運行。

  今年8月,廣州市政府《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若干意見》正式出爐。廣州提出,要實現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為廣州“點贊”說,廣州在法治政府建設方面處在全國領先地位。他表示,法治政府首先應該著眼于制度建設,要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而廣州,恰恰在制度建設方面做得很出色。

  在信息公開、重大決策制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試、不斷創新,廣州正在讓法治觀念覆蓋到權力運行每一個環節、社會生活每一個方面,讓法治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創新環境建設

  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國際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競爭,誰動作快,誰就能搶占先機,掌握制高點和主動權。”總書記三年前考察廣東時的講話始終提醒廣州要繼續大膽探索、扎實工作、堅定不移推進體制創新、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作為中國經濟第三大城市、廣東發展“領頭羊”的廣州,在省委、省政府規劃的“1+1+7”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被賦予“創新發展的龍頭”的地位。

  作為國務院定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廣州集結了廣東全省70%以上科研機構、科技人員;已建成華南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集群,7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被科技部評為優秀,數量居全國第一;48家眾創空間納入科技部統計,數量全省最多;廣州有新型研發機構28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13家(國家級18家,省級548家),各級重點實驗室337家(國家級17家,省級196家),數量均居全省第一。

  2日召開的廣州市委十屆七次全會也提出,廣州將圍繞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著力培育創新主體,加強創新載體建設,營造創新生態環境,加快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科技創新能力。

  悠悠珠江口,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澎湃不息。

  綠樹環繞、碧水中流的琶洲島,曾是古代中國和西方文明交匯的起點,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科技等一批互聯網企業爭相落戶,互聯網新經濟正在珠江邊正在這里蓬勃生長。未來3—5年內,這里將培育成千億元級的產業集聚區,集聚的創新力量將為千年商都注入新鮮的血液。

  在今年6月召開的廣州科技創新大會上,廣州“1+9”科技政策體系亮相。廣州要設立市科技創新券,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可購買研究開發、產品設計等服務,鼓勵廣州地區科技服務機構為珠三角地區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服務……一系列制度設計,讓創客們備感振奮。

  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城市環境、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包容的創新環境、開放的市場環境,吸引著五湖四海的人才到這里就業、創業,也讓一個個創新榜樣在廣州脫穎而出。

  過去三年,廣州不僅培育出億航、巨杉軟件等一批互聯網時代的“快公司”,在新技術革命涉及的智能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等領域也布局多時,一批龍頭企業研發實力居世界領先地位,即將進入爆發增長期。

  當供給側改革的大幕拉開,創新驅動成為廣州邁向高質量增長的堅實力量,也為廣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生態文明建設

  共建共享美麗和諧廣州

  “東濠涌以及遍布廣東各地的綠道,都是美麗中國、永續發展的局部細節。如果方方面面都把這些細節做好,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就能實現。希望廣州的同志再接再厲,在過去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把城市建設得更宜居。”三年前,總書記來到廣州市越秀區東濠涌,聽取廣州治水和城市建設情況匯報,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吹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鋒號。“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年來,廣州邁開綠色發展的步伐,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方面和全過程。

  廣州建成近3000公里、全省最長的綠道網絡,蜿蜒的綠道從廣州出發延伸到珠三角各城市,讓越來越多城鄉居民在綠道中享受“慢生活”。

  位于廣州城市新中軸線南段的海珠濕地公園,是全國特大城市中心區域面積最大的濕地公園,翻飛的白鷺見證著廣州城市發展提升的身影。

  在2日召開的廣州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著力解決人與自然和諧的問題,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廣州。

  美麗廣州融入城市環境的每一個細節。去年以來,廣州推進“干凈整潔有序平安”的城市環境建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常年清除不掉的衛生死角不見了,角落亂堆放的垃圾也清理干凈了,“城中村”等老大難問題被逐個攻克……

  從綠色宜居到“干凈整潔有序平安”的城市環境建設,這是廣州奮力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的生動縮影。去年底出爐的2014中國民生發展報告給出這樣的數字:在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排名中,2014年廣州民生發展指數為0.638,位于全國首位。在報告列出的6項二級指標中,廣州在民生基礎、文化教育、安全健康排名中均居第一。

  共建美好家園,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廣州正在堅定不移地朝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南方日報記者鄭佳欣

  ■回訪現場

  親水“綠色走廊”寄托幸福生活向往

  2012年12月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市越秀區東濠涌,聽取廣州治水和城市建設情況匯報。

  東濠涌是流經廣州市中心城區的一條南北向的河涌,由于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忽視污水處理,一度成為臭水溝。2009年3月啟動綜合整治工程后,河涌水質清澈見底,兩岸綠樹常青。

  三年間,總書記視察過的東濠涌依舊流水潺潺,河涌旁街坊們的居住環境不斷改善。這條重新煥發生機的親水“綠色走廊”寄托著廣州街坊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珍貴經歷深藏心底

  三年前,65歲的芳草街居民羅國泉和他9個月大的外孫女辰希,因為與總書記的偶遇,變成了新聞人物。

  2012年12月11日早上9時許,羅國泉與往常一樣,帶著外孫女小辰希到東濠涌邊散步。“當時總書記等人走到噴水池廣場正準備離開,辰希見到有這么多的叔叔伯伯,一下子興奮起來,直拍小手。”小辰希的舉動吸引了總書記的注意力,他停下腳步,向小辰希走來,親切地捏了捏她的臉蛋,還握了握她的小手。

  總書記親切逗玩小辰希的畫面被在場媒體抓拍下來,視頻、圖片廣泛流傳。這些珍貴的影像記錄都被羅國泉細心保存在手機里,還刻制了一張光碟。

  祖宅前的芳草街擴路了;亞運期間,政府免費為祖宅“穿衣戴帽”,承載著羅家六代記憶的小宅得以煥然一新。羅國泉說,退休之后,看著居住環境的變化,也陪伴著小辰希長大,便越發希望下一代能過得“更完整一些”,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希望這是一條永久的活涌”

  今年2月12日上午10時12分,東濠涌二期靠近麓湖的源頭,一排錯落有致的假山突然形成一簾瀑布,潺潺水聲引人矚目,流水順著剛完工的東濠涌二期逐漸蔓延開去,漸漸淹沒鋪在河涌地下的鵝卵石,住在附近的梁伯不禁拍手稱好,這一刻等了太久。

  東濠涌一期建成后,為了解決上游雨天泄洪流黑水的問題,2010年亞運過后,廣州市提出啟動東濠涌中北段(二期)綜合整治,將好事辦好。

  “整個整治過程應該有4年多了,中間非常曲折,施工的噪音污染,阻塞交通,曾經讓我們很厭煩,也投訴了不少回,現在看著它準備投入使用,太漂亮了,此前的不理解現在也理解了,希望這是一條永久的活涌。”梁伯頗為感慨,他見證了東濠涌該段由污水臭涌到現在園林式美景環繞的全過程。

  從2009年至今,東濠涌治理按照總體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開展全流域綜合整治。2015年6月完成東濠涌中北段綜合整治工程,對東風路以北2.62公里的暗涌實施綜合整治,有效提升了沿線宜居環境。

?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