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這是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對廣東自貿試驗區提出的定位和要求。
改革開放初期,以“三來一補”為主的傳統貿易方式是廣東經濟騰飛的重要助推力,也成就了外經貿大省的“世界工廠”地位。如今,廣東的產業結構和經濟模式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廣州南沙、前海蛇口、珠海橫琴三大片區組成的廣東自貿試驗區正是廣東引進外資升級的集中體現。
自2015年4月21日掛牌以來,隨著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模式、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廣東自貿試驗區作為開放程度最高、營商環境最優越的地區,極大地增強了廣東省對高質量外資的吸引力。去年1—11月,廣東自貿區新設立企業7.06萬家,同比增長42.9%。其中,外商投資企業4070家,同比增長77.3%;合同外資36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2.8%。自貿區吸引合同外資占到全省同期總額超60%。依托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作為改革開放高地的自貿試驗區又將如何先行先試,為廣東帶來新經驗?
新興貿易業態需要創新監管方式
2015年4月21日,在廣州南沙自貿片區掛牌成立的同一天,由香港四洲集團獨資控股的四洲(廣州)食品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在南沙注冊成立。四洲國際食品交易平臺成為南沙自貿片區第一批重點授牌項目之一。
在四洲食品跨境電商直購中心,店里不同樓層分設不同屬性的商品區域,既有四洲自有品牌和通過傳統渠道進口的特色零食,也有以跨境電商保稅展示方式展出的進口商品,消費者選中后在網上下單,即可通過直購進口的方式快遞到家。“我們挑中南沙,看中的不是當下的人流,而是南沙的區位優勢以及綜合性發展潛力。”四洲食品貿易公司總經理蔡海燕說,四洲集團此前并未正式接觸電子商務,而落戶南沙是公司對跨境電商的一次試水。
如今,四洲集團已將其在國內的所有進口業務都放在南沙口岸。雖然成立不到兩年,四洲食品貿易公司2016年貿易額與第一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為更好地發展直購進口業務模式,廣東自貿區成立跨境電商B2C進出口監管中心,并吸引了京東、聚美、蘇寧、唯品會、當當網、天貓等大型電商企業相繼落戶。
“跨境電商本身是一種新興的貿易業態,需要相應地創新監管方式。”蔡海燕告訴記者,南沙率先推出跨境電子商務質量溯源查詢平臺,不僅消費者可通過“掃碼溯源”查詢到商品生產流通的各環節信息,誠信企業也可從中獲得快速通關的便利,貨物通關時長從以往的2—3個月時間縮減到一天。而跨境電商商品溯源平臺作為廣東自貿區首批27條改革事項之一,目前已在全省范圍內復制推廣。去年1—11月,廣東自貿區內累計跨境電商進口37.9億元,同比增長142.86%。
創新要素集聚為金融業帶來機遇
2012年8月,臺灣玉山銀行在東莞設立了大陸地區第一個營業網點,后來改制成為華南地區首家臺資法人銀行。2015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掛牌,玉山銀行正式入駐前海,今年還將搬入位于深圳前海CBD的卓越。前海壹號,以此作為玉山銀行(中國)總部。
“很多人問我,金融危機過后,不少傳統勞動密集型的臺資企業都撤走了,為什么我們會進來?”玉山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陳嘉鐘說道:“因為留下來的大多是選擇轉型的、看得到未來的企業,我們認為這里仍然是一個相當具有潛力的市場。”
據統計,去年1—11月,廣東自貿區入駐金融企業2.08萬家,其中持有牌照的金融機構58家。掛牌以來,自貿區內設立了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首家港資控股全牌照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首家服務大宗商品交易的商品清算公司,迎來國內首家合資證券投資咨詢公司落戶,吸引港交所落戶設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推進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財富管理、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產業集聚發展。
恒生前海基金總經理劉宇說,金融行業看重集聚效應。而珠三角創新要素的集聚優勢,會更有效帶動自貿區內各行業的產業發展,為金融創新帶來機會,金融業又反過來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
粵港澳深度合作擴大對外開放
在珠海橫琴自貿片區的中心區域,距離鄰近澳門的橫琴口岸約5分鐘車程,一組建筑群已經封頂,一期主體工程露出地面,龐大的建筑群布局初現雛形。這是由香港麗新集團旗下的橫琴麗新文創天地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建設的“創新方”項目,未來這里將建成集電影互動、地理探索、高端健檢、文化酒店為一體的文化創意綜合娛樂項目。去年7月,世界著名的主題公園運營商威秀與麗新文創天地公司共同宣布,將攜手運營位于“創新方”的獅門主題互動體驗中心,預計2018年底開幕。
麗新文創天地董事陳漢濤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后,從香港驅車到橫琴只需半個多小時,加上橫琴口岸24小時通關,香港每年游客6000萬人次,澳門每年游客3000萬人次,再加上珠三角6000多萬常住人口,將形成1.5億客流的龐大市場。即便對半折算,每年七八千萬的潛在客流量仍然是全球少有。
“橫琴毗鄰港澳,發展空間很大,橫琴中心溝尚未形成較有影響力的文化旅游聚集地,東南部又有珠海長隆海洋公園這樣的成熟項目。相信隨著二期、三期逐步建成,相關產業不斷拓展,橫琴休閑文化旅游產業將會形成巨大的集聚效應。”陳漢濤說。
事實上,廣東自貿試驗區一直在不遺余力打造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
澳門施美蘭集團是橫琴首批進入粵澳產業園的五家企業之一。該集團副主席羅俊隆介紹,得益于橫琴自貿片區在社會類投資建設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企業只需對接一站式平臺即可辦理所有的施工報建手續,程序數從35個縮減為16個,審批時間由原來的30天縮短至13天。
羅俊隆認為,港澳地區資金實力雄厚、國際資源豐富,然而土地空間有限。通過對港澳的進一步擴大開放,有助于廣東更好地吸收高質量外資,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