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5日,記者從惠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獲悉,該局組織編制的《惠州市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方案(草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并征求公眾意見,計劃將城市新興的高尚住區金山湖片區打造成全市海綿城市示范區。
《方案》計劃歷經3年周期,在38.8億元的總投資額助推下,通過建筑小區、市政道路等36個重點項目,114項建設項目的逐步實施,最終實現區域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70%,河湖水系水質不低于IV類標準,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標準等一系列“城市海綿”的建設目標。
目標 構建大中小三級“海綿”
《方案》對規劃區域的范圍也給出了限定:明確示范區位于惠城區中部,東面、北面由西枝江環繞,與東江新城隔江相望;西至鴻昌路、南岸路,與河南岸片區接壤;南至體育南路,毗鄰南部新城;總面積為24.55平方公里。
金山湖片區地處惠州中心城區,坐擁“金山湖環形公園”及“金山湖人工濕地”兩大自然生態基質,承擔著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基礎上打造“最優美的山水休閑之城”的責任。
具體到建設工作,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區域的海綿城市系統構建應該結合區域綠地率高的優勢條件,充分發揮綠地系統“滲、滯、蓄”的功能,達到雨水源頭“凈”的目標,減少雨水直接外排量,最終實現區域整體水生態改善,提高城市整體水環境質量。
跟隨單項的雨水收納、水體清潔等領域的發展,《方案》對于如何構建起成體系的海綿城市也給出建議。指出應該優先構建整體區域的大海綿體,精心建設每個涉及每個項目的小海綿體,然后再補充、完善和提升充當雨水轉輸作用的中海綿體,形成一個完善的從宏觀到個體的海綿城市系統。
在規劃環節,該局負責人介紹,在示范區內首先就將疏通水系系統,通過西枝江、金山湖、金山河、河橋水、冷水坑、蓮塘布形成一個完整的水系廊道,充分利用現狀水系占比為19.8%的有利條件,疏通水系,構建金山湖自然調蓄的大海綿體。而居住小區、公共建筑、道路、公園廣場等則構成海綿城市的基礎“海綿體細胞”。
“通過構建傳輸系統,在實現管網雨污分流,前期雨水的棄流和處置的同時有效將小區、道路、公園、廣場雨水與大海綿體實現互通。”該負責人說。
實施 36重點建設項目進行建設
在明確了海綿城市示范區的建設規劃目標,如何逐步走向現實?《方案》表示這需要諸多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一一落地來實現。而在此前市政府發布的《惠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中也指出,針對金山湖海綿城市示范區的建設,將重點推進新項目海綿化建設和舊項目海綿化改造。
《方案》對此進一步予以了細化。
記者注意到,《方案》提出了七大類建設項目,分別為建設與小區改造項目,市政道路低影響開發改造項目,公園與綠地類改造項目,市政雨水管道改造類項目,水系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規劃待開發地塊建設項目,配套措施建設項目。
結合當前該區域土地開發的現狀,方案分階段的將示范區24.55平方公里劃分為修復改進區、優化提升區、更新建設區、遠期拓展區四個區域。分散在各個區域內的建設項目,則根據各區域特點,在改(擴)、新建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具體到方案明確的36項重點建設項目和規劃待開發項目海綿設施建設,以及另外單列的114項建設項目,按照建設實施進度,示范區將計劃用3年時間,在38.8559億元總投資額的帶動下,穩步推進各項建設工程的落地。在36項重點項目則包括建筑和小區項目18項,市政道路9項,河道整治4項,公園綠地5項。
在單個的項目設定上,記者以作為建筑和小區項目的金山湖花園2期住宅為例,未來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就需達到79%。依據現狀分析,小區綠化面積大,但未充分利用,屋面和道路大部分徑流雨水直接進入雨水管網。《方案》建議經過改造把降落在屋面的雨水通過斷接方式排入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滲管等進行雨水削污、下滲處理,也可接入雨水桶進行調蓄,用于綠地澆灌、道路清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