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季度,廣東工業行業結構繼續向中高端發展,新動力加快成長。一季度,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2%、14.1%,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5.0個、3.9個百分點。
這組數據背后,是廣東全面貫徹“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下的碩果。當前,以中高端制造業為發展方向的工業產業升級不斷加快,創新驅動作用不斷增強,新動能加快成長和新競爭優勢加速形成。
結構優化
競爭力較強工業行業發展加快
一季度,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完成增加值3705.49億元,增長10.2%,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1.3%;高技術制造業完成增加值2093.09億元,增長14.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9.0%。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另外,廣東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45.6%。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分析,當前競爭力較強的工業行業發展加快,占廣東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近四成的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和電氣機械三大支柱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13.1%、13.1%和10.4%,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同比加快11.1個百分點。新的競爭優勢明顯加快形成,一季度,vivo、oppo和華為三大手機企業,以及美的、格力和海信科龍三大家電企業的產值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其產值占各自行業的比重也有較大提高;一季度廣東的集成電路產量增長43.0%,光電子器件增長68.3%。此外,部分傳統產業增速有所恢復,隨著工業品出廠價格的提高,造紙業和家具業加快發展,增加值增幅同比提高8.7個、1.8個百分點。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的工藝、技術、裝備、環保質量,以及加強生產成本控制,一些傳統產品的競爭力、品質和工藝均比以前有較大的提升,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增強,市場占有率也有所提高。
在此帶動下,一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7.1%,增幅比2016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是2016年以來的最高增幅。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較好,1—2月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13.4%、15.2%。
積極行動
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今年以來,全省工業經濟運行開局平穩、穩中向好,先進制造業表現搶眼,源于廣東省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記者從省經信委獲悉,廣東省以提高供給質量為方向,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經過主攻智能制造,加快培育機器人企業、實施工業機器人應用計劃,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等工作,今年一季度,廣東省工業出口和內銷增長加快,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長8.5%,工業品內銷增長14.2%。去年至今,廣東省扭住技改投資這個穩投資、促轉型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計穩住工業投資增勢。同時,降低新一輪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扶持門檻,擴大政策受惠面。廣東省首創的事后獎補政策進一步落實,政銀企合作讓812個工業企業技改項目獲得融資727.83億元。一季度,廣東省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增長較快,分別增長15.6%和41.7%,分別高于全年目標3.6個、21.7個百分點。
同時,廣東省積極打造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國家“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產業帶產業園發展勢頭較好。一季度,珠江西岸“八市一區”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和投資分別增長15.4%和23.3%,比預期目標高3.4個、3.3個百分點;省產業園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5%;珠三角向粵東西北轉移項目138個,計劃投資總額550.1億元。
廣東省把穩定中小微企業發展作為穩增長的重點,完善政策,抓好幫扶,落實省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培育壯大民營骨干企業。一季度,民營、小型工業保持較快發展,增加值分別增長12.1%、10%。
企穩回升
相關指標明顯向好
當前工業經濟相關的先行指標表現明顯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從PMI指數看,今年1月、2月、3月廣東省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重點企業PMI)分別為51.8、51.4、51.6比去年同期分別高3個、3.2個、1.4個百分點。
此外,從工業用電看,1—3月全省工業用電量增長7.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用電量增長10.6%,比去年同期提高8.2個百分點。從貨運量看,1—3月廣東貨運量和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均增長9.4%,比去年同期分別提高5.6個、6.5個百分點。
經信委預計,廣東省工業二季度有望繼續企穩回升,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增長7.2%左右。
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突出工業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廣東省工業信息化核心競爭力,振興實體經濟。2017年,預計廣東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工業投資增長12%以上,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0%以上,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3.7%,單位GDP能耗下降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