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我省召開全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推進會,研究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投資落地工作,服務廣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副省長葉貞琴出席會議并作工作部署。
會議強調,我省設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目的是創新“三農”投融資體制機制,拓寬“三農”投入渠道,撬動金融、社會資本投入“三農”領域,為農村繁榮、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提供有力的投入保障。是省委、省政府深刻領會、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項重大舉措。一要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產業興旺的重點任務管好用好用活,統籌推進財政、金融、社會資本、農民等要素融合發展,持續做優傳統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做大新型產業,著力提升農業農村發展水平。二要加大力度推進工作。大力推進募資工作,重點推進金融機構的募資工作。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放大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領域。大力推進項目庫建設,明確股權投資項目申報條件,指引項目入庫。要搞好試點示范,加大推廣應用,加強宣傳發動,發掘和培育具備較好成長性、引領作用強的現代農業企業,積極發動農業企業申報使用基金,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三要加強管理服務。要盡快出臺監督管理和考核辦法,重點考評基金投資規模、投資進度、政策目標的實現,最大限度發揮項目資金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作用。要降低準入門檻,對政府大力扶持的產業要適當降低規模、盈利能力等門檻。要簡化審批流程,努力為農民和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優質的服務。要強化項目監管,加強項目前置把關,確保基金發揮作用、見到實效。四要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農業基金隊伍建設,加快建立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推動農業企業規范化、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