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南寧秋風送爽,商機涌動。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下稱“東博會”)于24日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將舉行為期5天的展覽。
今年是中國—東盟博覽會“鑲鉆成冠”新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談判即將完成。今年,廣東共組織了133家企業參展,展位121個(含標準展位、非標準展位)、特裝光地面積3146平方米,分別在數字技術、智能裝備、綠色建材與智能家居、時尚精品等中國商品貿易專題展。
新產品新技術亮相
“蓄電池組是發動機及機載設備供電的應急電源,這是我們為上海商飛C919飛機研制的主/APU蓄電池組,具有超寬的工作溫度范圍、低重量、長循環壽命和高充電速率等特點,保障飛機的安全起飛、飛行和降落。”在廣東展區,廣東長虹有限責任公司的蓄電池產品吸引不少觀眾圍觀,該公司營銷中心推廣經理田飆介紹道。
另外一組運用于中國—老撾高鐵項目的蓄電池也是該公司的得意之作。“目前我們在東南亞的電池市場已經有一定規模,這次來東博會也是希望能找到東盟國家的合作伙伴,繼續加大在東盟地區的投入。”田飆說。
同樣想打開東盟市場的還有廣東聯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兼技術總監朱建雄帶來了公司最新研發的超高速質譜前端設備。該設備集吸樣、進樣和離子化功能為一體,能在10—40秒內完成一個樣品的分析,分析速度提升10至50倍,能為臨床醫學和研發提供快速穩定的質譜定量分析解決方案。
“我們的產品去年開始面向市場,今年想要繼續打開知名度、走向全球,東盟是我們一個很重要的開拓方向。”朱建雄說,該公司正在構想連鎖實驗室的模式,“一臺設備就相當于一個中型甚至大型的檢測實驗室,投資小、效率高,可以快速推廣到國外,東盟國家距離近且這方面市場空間廣闊、大有可為。”
低空經濟也是本次廣東展團重點展示方向。衛星徽章、北三短報文通信定位板卡、北斗三號短報文便攜式終端……廣東海聊衛星通信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北斗衛星應用產品的設計研發、制造銷售等,目前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體育、旅游、人防、氣象、林業、海洋監測等領域。
“我們的通用航空飛行動態追蹤方案基于北斗衛星的定位能力及區域短報文通信能力,可以為用戶提供衛星定位和數據傳輸功能,用戶可以基于北斗終端、北斗板卡等方式,對私人飛機、無人機等實現無網絡狀態下的上報位置、應急求救和數據傳輸等功能。”該公司銷售工程師陳作燊說。
經貿活動活躍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東博會,希望在這里能找到好的合作伙伴,進一步打開東盟市場。”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展區,廣州番禺電纜集團有限公司海外銷售經理張小敏忙著招呼前來參觀洽談的采購商。
“目前電纜產品在國內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但在東盟國家還在快速發展期,發展潛力很大。”張小敏表示,在東博會舉行期間,公司總部也正在和國外客戶洽談合作。“我們在東博會現場主要洽談合作意向,有意向合作的客戶我們也會邀請到公司總部參觀走訪,彼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屆東博會經貿活動更加活躍。9月24日,廣東省商務廳在現場舉辦了廣東省與東盟國家企業代表座談會,現場向出席的企業代表發出“到廣東來”的邀請函。
座談會現場透露,東盟是廣東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進出口近2000億美元,占廣東外貿的1/6、全國的1/5。廣東每年對東盟出口超過1000億美元,手機、家電、玩具、服裝等商品深受東盟消費者歡迎。
互利共贏是經貿合作的本質。在東博會現場,尋找商機的除了粵企,還有來自東盟各國的企業。
馬來西亞的生物醫藥產品、越南的咖啡、緬甸的古樹茶……在本屆東博會上,東盟10國的參展企業帶來眾多當地特色產品,吸引不少參展觀眾,為企業贏得商機。
“我們這次主要帶來了一些益生菌產品,能有效改善食欲和消化、促進營養吸收。”必可生技集團現場負責人介紹道,該公司是一家來自馬來西亞的生物科技企業,主要專注于微生物醫藥級產品的研究開發、制造和商業化。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公司已經在和深圳一家企業進行洽談,下一步將考慮在國內進行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完備、市場廣闊,如果我們能在這里生產制造,對于未來的發展大有好處。”
馬來西亞軟膠囊制造商韋志隆第一次參加東博會就感受了國內電商直播的魅力。開展首日,他就在東博會—馬來西亞館直播活動接連推介產品,“感覺挺好的,有很多互動”。
“這次我們不僅是來推介產品,我們還有生產線,可以和中國的企業一起合作生產。”他表示,自己是廣交會的忠實粉絲。“借助這些展會平臺,我們希望能進一步打響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也希望有更多和合作伙伴一起來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