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
江門應如何抓住發展機遇,借“一帶一路”東風,推動“江門制造”走向全球市場?為此,南方日報分別采訪了五邑大學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志堅、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蔡勇和海信(廣東)空調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亞兵,分別從發展機遇、發展方向、政府作為三方面進行了探討。
與沿線國家合作前景廣闊
在蔡勇看來,江門不少產業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合作基礎,例如紅木家具產業,不少江門企業的進貨來源就是非洲。從這個角度來說,江門企業“走出去”擁有一定的基礎,接下來可以利用好政策紅利,在當地建立生產基地、貨運基地等。
數據顯示,江門是全國外貿競爭力50強城市之一,年進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出口額150億美元,經濟外向度大。但總體而言,江門出口商品傳統產業產品多,輕型勞動密集型產品多,附加值低的商品多,資源友好型及環境友好型產品少,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品少,高端電子信息產品少。
劉志堅認為,江門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外經貿合作前景廣闊?!敖T應充分發揮遍布世界的五邑籍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的作用,積極參與‘海絲’建設,加大先進制造業發展和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力度,優化價值鏈,提升商品附加值,積極發展服務貿易?!?/p>
他建議,江門外貿出口既要繼續發揮傳統制造產業“價廉物美”的優勢,又要借“一帶一路”的東風實現轉型,如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裝備等以后可能成為江門出口的亮點。
以海洋經濟為紐帶實現“走出去”
在“一帶一路”中,江門應如何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對此,劉志堅建議,作為“中國第一僑鄉”,江門華僑華人及港澳同胞眾多,擁有世界級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優勢,接下來應積極構建“江門—澳門—葡語(拉丁語)國家”、“江門—香港—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兩大聯系橋梁。
同時,劉志堅還認為,江門應大力建設大廣海灣區重大戰略平臺、華僑文化傳承和交流平臺、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商會社團服務平臺、會展服務平臺等數個交流合作平臺,加強在江門市與港澳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歐美各國的文化和濱海旅游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在海洋經濟方面,劉志堅則建議,江門應充分利用海洋資源豐富和海洋經濟發展迅速的勢頭,大力促進江門市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以海洋經濟為主的產業合作,尤其以臨港先進制造業、物流、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合作、農漁業的開發與合作為重點?!袄?,突出以中國—法國清潔能源合作、中國—德國海工裝備合作等為重點的臨海產業合作,深化中國—葡語國家合作,在清潔能源、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領域獲得更大發展?!?/p>
政府應組織企業抱團“出海”
政府在“一帶一路”中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作為企業代表,趙亞兵建議,江門應做好人才儲備,引進更多具有全球化視野的高層次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配套支持。其次,政府應為企業搭建舞臺,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參與、抱團出擊的模式,打響“江門制造”的品牌。“由于對其他國家的政策法規、貿易習慣、文化風俗的不熟悉,企業想要單打獨斗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是十分困難的。”
蔡勇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作為政府部門,一方面要提前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策進行研究、分析,給江門企業提供幫助;另一方面也要對江門的產業和企業的情況進行分析,挖掘自身的優勢和潛力。
此外,蔡勇也特別指出,未來擁有深水港的城市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江門應加強與深圳港、珠海高欄港的鐵路聯運,力爭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