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環保廳近日印發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2017—2018年工作計劃》(以下簡稱《計劃》)獲悉,為確保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走在全國前列,到2018年底,廣東將初步建成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與大數據平臺,水、氣、土三大監測網絡實現縣區全覆蓋與數據聯網,大氣、水環境預報預警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在大氣環境監測方面,《計劃》提出,2018年底前,實現所有縣(市、區)全部按新標準建成空氣自動站。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和東莞5城市建設港口碼頭專題站。在佛山、肇慶等城市啟動空氣網格化監測試點。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開展機動車固定垂直式遙測。將機動車信息庫與大氣環境監測網絡聯動。
在水環境監測方面,2017年底前,構建斷面總數約1000個的覆蓋全省所有市縣(區)行政區、七大流域一級支流、地市與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和工業園的省級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環保部門將推動“生態廣東視窗”建設與水污染“掛圖作戰”,構建全國首個基于三維虛擬現實(VR)技術的交互式流域水生態環境實時觀測與管理應用系統。引入“天空”水質預警新技術,2018年底前,建立茅洲河、練江、廣佛交界區域等重點河段無人船、無人機巡查監測制度。
在土壤環境監測方面,2018年底前,在廣東省國控土壤環境監測網(約3000個點位)的基礎上構建包含質量網、風險網、通量網和背景網等4個功能子網約8000個點位的市域尺度精度省級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實現縣區全覆蓋,并完成其中5000個點位土壤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