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藝術家表演節目《金繡銀繡線兒繡》。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由廣州市文聯、南方報業289藝術、廣州文藝志愿者協會主辦,花都區文聯承辦的“魅力花都——花都周末文藝花會”上周末在廣州文藝市民空間舉行,此次花會也是廣州各區文藝花會收官之作。
“周末文藝花會”是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十大藝術生活品牌之一,從去年5月開始,黃埔、從化、海珠、天河、南沙、荔灣、白云、增城、越秀、番禺、花都11個區文聯積極參與承辦。各區文藝家在這里向廣大市民集中展示區屬文化建設的精品成果。活動內容大多以非遺為主體,凸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鮮明體現了“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這一宗旨。
創新性展示特色傳統文化
花都周末文藝花會當日,廣州市文聯主席李鵬程,廣州市文聯專職副主席童慧,花都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鄒璇以及南方報業289藝術園區、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越秀區文聯、荔灣區文聯、天河區文聯、花都區文聯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出席了開幕式。
此次花會以“魅力花都·精粹文化薈萃周”為主題,來自花都的藝術家在一天之內集中展示了最能代表花都文化魅力的節目。其中,以花都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釘金繡為題材的《金繡銀繡線兒繡》格外引人注目;而傳統技藝秀《古今風韻》也大受歡迎。不少市民表示,有別于印象中傳統、呆板的非遺項目,這樣的動態展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花都是廣州地區客家人的聚集地,花都的客家山歌已經被列入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當天,一首《家鄉山水幾多情》也展示了花都客家人的獨特風土人情。
以文藝形式講述廣州故事
廣州文藝市民空間由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南方報業289藝術共同打造,自2016年12月5日創辦以來,已成為城中“永不落幕的藝術發生地”,形成了“周末文藝花會”“大師下午茶”“大師藝術課”等十大藝術生活品牌。
“周末文藝花會”已成為各區文聯展示區域文化特色的一大品牌項目。通過花會,不少市民不僅近距離體驗了嶺南民間藝術,也對城市和生活之美有了重新認識。例如,荔灣周末文藝花會以“荔灣映像·曲韻風華”為主題,以粵劇粵曲講述荔灣故事;海珠周末文藝花會通過“一段情緣”“一首老歌”“一個傳說”“一方印象”和“一門絕技”來講述海珠故事;“南沙周末文藝花會”通過咸水歌和龍舟說唱等現場演繹直接將市民帶到了疍家人的“生活現場”;“增城周末文藝花會”把別具增城地方特色的客家山歌、剪紙、欖雕等精湛的民間藝術輪番帶到廣州文藝市民空間。
去年12月5日,首個全國城市文藝志愿者服務基地落戶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各區周末文藝花會,是文藝志愿服務的創新探索舉措之一,有力地踐行了“文藝為民”的宗旨。童慧表示,通過“中國文藝志愿者服務基地·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平臺,“周末文藝花會”將繼續展示本土文藝精品,助力基層文藝繁榮發展。
“‘周末文藝花會’以文藝的形式講述廣州故事、品味嶺南文化,一會一主題、一區一特色,既探索了對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方式,也推動了文藝志愿服務的創新性發展,‘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李鵬程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