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青山如黛,近處芳草如茵——從二廣高速駛入連山縣城,立即讓人心曠神怡。筆直干凈的瀝青路,獨具民族特色的路燈,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作為我國唯一的一個壯族瑤族自治縣,清遠連山近年的變化可謂喜人。
依托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因素,連山近年充分挖掘自身的生態和民族文化優勢,認真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積極探索山區實現生態保護和生態發展雙贏的路子,綠色生態、壯瑤風情獨冠南粵,“七月香戲水節”“盤王節”已成廣東旅游金字招牌。
風正一帆懸。生態保護好,森林覆蓋率高,生態優勢突出,加上二廣高速的開通,如今,連山最困難的時期已宣告過去,在“十三五”時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連山縣委書記吳耿淡介紹,目前連山確立了“4483”的發展思路,通過五年的努力,把連山建設成為“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強的美麗邊城、小康連山”,打造成“中國氧吧之城、嶺南避暑勝地、壯瑤風情之都”!
確立“4483”發展思路
堅定綠色生態崛起
作為生態發展區,堅持走生態發展道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對建設幸福連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6年,連山縣委在連山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4483”發展思路,讓黨代表和社會各界人士感到耳目一新、深受鼓舞。“4483”發展思路的核心就是綠色崛起、生態發展。
吳耿淡介紹,建設生態文明,走綠色發展道路,符合國家發展的戰略大方向,符合清遠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可以這么說,‘4483’發展思路符合國家的發展戰略,以及清遠市委的決策要求不。”
建設生態文明,走綠色發展道路,是連山走向新時代的必然選擇。實際上,綠水青山也能換成金山銀山。他透露:“國家和省的生態公益林損失性補償標準逐年提高,我縣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后,中央財政的支持資金就有9000萬元左右,中央和省、市正在考慮建立生態補償與環境質量改善掛鉤制度、地區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清遠已經納入省級森林碳匯交易試點市。這些對于我們都是利好因素,可以充分加以利用。”
所謂“4483”工作思路,具體就是堅持“生態文明、經濟發展、民族和諧、宜居宜游”四個發展定位,實行“生態立縣、旅游富縣、農業穩縣、文化興縣”四大發展路徑,實施“全域旅游、特色農業、生態建設提質增效、基礎設施大投入、城鄉面貌大變樣、民生改善大提升、文化產業、創新驅動”等八大發展計劃,建成“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強”三大目標。
“小”是指連山縣人少、城小。“小而美”就是邊城美,不但要山水美、城鄉美,更要風情美、人文美,各民族同發展、共進步。“小而富”就是富民,就是要努力發展生產,擴大就業,完善保障,實現城區富、農村富、各族人民共同富。“小而強”就是強縣,就是架橋修路打基礎,引項目,栽大樹,強后勁,做大經濟蛋糕。
以生態旅游“富縣”
提升生態發展動力
連山境內峰巒林立,溪澗縱橫,既是“嶺南屋脊”,又是湘江、西江、北江“三江源頭”,森林覆蓋率高達86.2%,居全省首位,生態環境優越,連續幾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2016年,連山被列為首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名單,這是連山旅游業迎來的一個重大機遇,將全面帶動旅游產業和全縣各行業的快速繁榮發展。
“作為國家級生態功能區,連山地理位置獨特,‘三省邊城’,是全省、全國唯一的壯瑤民族聚居地,民族風情較為濃郁,發展民族生態旅游業得天獨厚。我們要把民族生態旅游業作為富縣產業來抓。”吳耿淡介紹,為此連山縣委明確提出了“旅游富縣”的目標。
如何將生態旅游產業變成“富縣”產業?連山將立足“自然風光、邊城風貌、壯瑤風情”三大優勢,確立全域性旅游發展理念,完成自治縣旅游總體規劃編制。
近年連山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梯田旅游,辦好“七月香戲水節”“盤王節”等民族節慶活動,不斷促進民族生態旅游業發展,初步具備了創建全域旅游的基礎和條件。今年1月至“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17.89萬人次,同比增長38.68%,帶動旅游消費0.94億元。
如今,連山的旅游事業迎來飛速發展時期,一個個大投資項目接連進駐:投資1.5億元的金子山擴建工程以及投資8億元的三江花海溫泉小鎮項目正在抓緊建設;總投資10億元(首期投資5億元)的大風坑溫泉旅游度假區和投資1億元的龍駿家園康養項目已經成功簽約,并在加緊落地。
而連山縣城城景合一建設項目——總投資9800萬元的民族特色化改造工程首期工程已經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展開。
在發展全域旅游中,連山將著力培育旅游核心吸引力,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民族元素和生態環境優勢,創建成為“中國氧吧之城”“嶺南避暑勝地”“壯瑤風情之都”。“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連山建成粵、湘、桂三省(區)交界地區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自駕旅游集散中心。”吳耿淡說。
連州名片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搶花炮)之鄉
●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
●全國體育先進縣
●全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
●國家衛生縣城
●廣東省林業生態縣
●廣東省文明縣城
●廣東省教育強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