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省政府公布《廣東省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到,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力爭降至13%左右。培育建成一批國家物流樞紐和骨干冷鏈基地,“樞紐+通道+網絡”的物流設施體系更加健全,智慧化、綠色化、標準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現代物流對產業鏈韌性安全的支撐顯著增加。
優化運輸結構,鼓勵多式聯運
《實施方案》提出,推廣鐵路“門到門”全流程服務,加強疏港鐵路與干線鐵路銜接,加快推動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工礦企業、物流園區及糧食儲備庫接入鐵路專用線,降低鐵路專用線規劃建設和使用費用,推進鐵路專用線共用。
《實施方案》提出,鼓勵平臺型物流服務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擴大服務運營網絡;各地不得針對貨運車輛車籍實施排他性區域限制措施;全面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實施方案,鼓勵和指導有條件的地市對轄區內高速公路實施通行費優惠措施,鼓勵新通車高速公路免費試運行等。
《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內河航運與海洋運輸貫通,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地加快建設江海聯運樞紐及碼頭設施,發展“水水中轉”“江海直達”“駁船快線”等運輸模式。鼓勵引導工礦企業、糧食企業等將貨物“散改集”,中長距離運輸主要采用鐵路、水路運輸,水路運輸優先使用LNG、電動等新能源船舶。
《實施方案》支持廣州、深圳完善航空聯運轉運設施,推進省內各中小機場貨運基礎設施建設。結合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等項目建設,研究加強專業航空貨運功能。加強航空貨運、寄遞企業機場空側場地用地保障,支持自建貨運設施。加快推廣航空貨運電子運單。
《實施方案》鼓勵港口航運、鐵路貨運、航空寄遞、貨代等龍頭企業及平臺型企業積極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加快探索海鐵聯運業務應用場景,推動“單一窗口+海鐵聯運”物流模式的多方協同合作。
加強互聯互通,推動冷鏈下沉
《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廣州、深圳、珠海、汕頭、佛山、東莞、湛江等市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加強國家物流樞紐間互聯互通;支持廣州、深圳、佛山等城市爭創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支持在廣州設立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支持廣州、深圳、汕頭、東莞、江門、湛江、茂名等地做好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建設工作。
《實施方案》指出,完善廣東“7+N+X”現代冷鏈物流設施網絡。推動冷鏈資源下沉,布局建設田頭冷鏈設施,為小農戶、農民合作社等提供田頭預冷、冷藏保鮮等服務,引導農產品錯峰上市,促進即時配送健康有序發展。
在完善縣域物流體系方面,《實施方案》提出推動構建以縣級物流中心、鄉鎮物流綜合服務站、村級物流服務點為支撐的縣鄉村物流網絡。持續推進“一村一站”工程,加快“多站合一、一點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建設。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在嚴格落實客運安檢標準基礎上,推廣農村客運車輛代運郵件快件。探索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運營新模式,打造縣域商貿流通新型節點。
發展國際物流,建設數字口岸
《實施方案》明確,落實口岸收費公示制度,增強口岸收費的透明度和可比性。規范船代、貨代收費項目,推動港外堆場規范洗修箱、二次吊箱等作業標準及收費行為。推行“數字口岸”建設,提升無紙化通關比例。全面推廣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擴大跨境電商出口拼箱貨物“先查驗后裝運”試點,對符合條件的進口商品實施“先放后檢”。保障生鮮、特殊、急需貨物實施24小時通關。
《實施方案》指出,加快推進粵港澳物流協同發展。優化粵港集裝箱駁船航線,進一步擴大“一港通”“組合港”等應用范圍。推進“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建設,創新跨境海空聯運模式。在粵港澳物流園研究探索開展航空打板及安檢查驗前置模式。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出口“抵港直裝”模式。鼓勵通過滾裝運輸和集裝箱運輸并舉的方式發展汽車海運業務。加大對“中歐班列+汽車”支持力度,支持企業選用JSQ班列。
在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方面,《實施方案》明確,支持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完善國際運輸通道。優化大灣區港口群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加強粵東、粵西港口群國際航線培育。加大開行電商班列力度,對于經電商平臺企業交易具有可溯源的物品,減少二次安檢和拆箱等工作。推動鐵路國際聯運單證物權化,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探索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