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司法廳出臺《關于加強行政執法風險防范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從堅持依法行政、防范侵犯民事權利風險、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行政執法風險防控、建立健全行政執法風險防控機制4個方面,對廣東行政執法風險防范工作作出指導。
《指導意見》指出,行政執法行為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行政執法主體不得實施行政執法行為。
此外,行政機關要嚴格執行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制度,從源頭上防止亂發文;依法對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進行細化、量化和規范,防止執法過度、簡單粗暴;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全面清理臨時人員和聘用人員,嚴禁使用輔助人員執法。
在財經紀律方面,《指導意見》也作出了明確要求,嚴禁下達或者變相下達罰沒、收費指標,嚴禁將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同部門利益直接或者變相掛鉤,從源頭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
為確保民法典有效實施,《指導意見》提出必須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強侵犯民事權利風險防范。
行政機關要強化民事權利保護意識,不得違背法律法規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實施行政執法要依法保護相對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具體來看,執法檢查時要防止擾民,不得妨礙檢查對象正常的生活和生產經營活動,慎重采取停產停業措施;堅持文明執法,不得使用輕蔑、歧視、侮辱、誘導、欺騙、恐嚇、威脅性語言。
《指導意見》還規定,突發事件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時,要及時依法停止執行應急處置措施,防止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發社會安全事件。
各級政府和部門也需進一步建立健全行政執法風險防控機制,將風險評估設定為重大行政執法案件辦理的必經程序,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要求,積極推進行政執法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