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省發展改革委消息,近日,省經濟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印發了《廣東省加快應用場景創新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將應用場景創新作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抓手,打通制約產業科技互促雙強的關鍵堵點,多渠道賦能,加速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在廣東率先應用、推廣、迭代。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累計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場景創新試驗區不少于10個,每年促進在省內實現首用首試新技術新產品不少于100項,每年引進科技型企業不少于100家。
聚焦20個應用場景
推動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
空中,無人機靈活穿梭;海上,無人船敏捷穿行;陸地,無人車智能駕駛……這樣充滿科幻感的超級應用場景,正在加快照進現實。
去年6月,廣州南沙發布了全國首個全空間全要素無人體系超級場景,全面開放明珠灣水面、路面、空域、地下空間,推出靈山島尖的全空間數字底座、“海陸天地”協同運輸、無人體系+文旅+商業、應急救援、空地協同治理等N個落地場景,形成了積極的示范效應。
而協同運行的全空間無人體系背后,其實質是先進制造、人工智能、數據通信等前沿技術融合應用形成的新質生產力代表。
“應用場景本質上就是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的展示臺和測試場;應用場景創新就是供方和需方、市場和政府聯合,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打造一批展示臺和測試場。通過應用場景創新,能夠實現技術供給方、需求方、政府三方的互利共贏?!笔“l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解釋。
2023年以來,省發展改革委先后遴選發布了4批次149個應用場景機會項目,組織了新型消費、新型儲能、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全空間無人體系等領域10場應用場景供需對接和路演活動,促成90多個應用場景創新項目落地。
此次出臺的行動方案,圍繞產業發展、城市治理、基礎設施、社會民生、重大項目等五方面,明確提出20個應用場景創新重點領域,包括先進制造、低空經濟、海洋經濟、服貿消費、金融服務、農業農村、科學研究、政務服務、城市治理、交通運輸、水利水務、生態環保、應急保障、數字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綠色建筑、醫療衛生、教育培訓、智慧養老、重大項目活動會議等,加快推動各類新技術、新產品的落地應用與迭代升級。
據了解,這20個細分領域都是需求最迫切最集中、預期帶動性最強的。例如,圍繞低空經濟領域提出了無人機即時配送、低空載人觀光及短途通勤、無人機應急救援等重點場景,圍繞海洋經濟領域提出了深遠海風電等資源綜合利用、智能化海洋牧場等重點場景,圍繞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大型活動開展專項場景謀劃等。
營造包容審慎監管環境
為新事物留足“試錯空間”
“應用場景創新是新生事物,在工作落實中會面臨場景開放力度不足、供需對接不暢、落地采購障礙等多方面的挑戰,需要結合實際問題,深化改革,創新協同工作機制,搭建高效支撐平臺,切實推動應用場景創新工作取得實效?!痹撠撠熑私榻B。
比如在應用場景開放方面,政府部門、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掌握著交通、教育、醫療、文體、政務、生態環保、安全應急等各個領域的海量應用場景資源,但開放創新應用場景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待進一步調動。
對此行動方案提出,依托省經濟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全省應用場景創新工作,形成跨部門協同、省市聯動工作機制及促進機制,加快推動省直各部門樹立“管行業要管場景”意識,主動加強政府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應用場景開放力度,給予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空間,加快應用場景創新應用示范和推廣。
而在應用場景項目落地方面,新技術新產品必然包含更多的不確定性,需求方從控制風險、規避責任的角度出發,往往更傾向于采購國外成熟的技術和產品,甚至采用國內的“老技術老產品”。這就讓很多自主創新的企業,在歷盡磨難突破了技術“卡脖子”后,又被市場“卡脖子”。
為破解這一難題,行動方案提出,積極探索采用政府采購合作創新采購模式,用好政府首購和優先采購等手段,營造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等,為新事物留足“試錯空間”,為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在廣東率先落地應用提供優良的環境。
此外,行動方案提出,聚焦低空經濟、海洋經濟、新型儲能、氫能利用、智能制造、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智慧農業、城市治理等應用場景基礎資源較好、應用場景開放潛力大、具有較大推廣價值的領域,在全省布局建設一批應用場景創新試驗區,推動相關領域應用場景集中布局、集中展示體驗、政策集中支持,打造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應用驗證與展示推廣的“首選載體”。
為支持多元主體協作參與應用場景創新,在廣州南沙、深圳等地建設實體化運作的綜合型應用場景創新中心,鼓勵相關地市按照市場化原則建設一批細分領域特色專業化應用場景創新中心,推動場景創新工作全面躍升至3.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