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的冬天,天清氣朗。駕車從花都區交界進入S114線清遠段,一路駛來,路面整潔,標志清晰,車輛往來有序,窗外藍天白云,惠風和暢。
“原來的路沒這好,車多,又亂。我自己都不敢去對面的小賣部買東西。”一位阿婆說。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清遠市清新區禾云鎮桂嶺村村民每天出村都必須經過村委會門前的S114線。每天出村經過此道,村民都會格外小心,因為這條道路經常發生事故,當地村民尤為擔心自身安全,甚至視之為“奪命路”。
桂嶺村發生的巨大變化,與清遠市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的實施息息相關。
省道S114線清遠路段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是交通運輸部2016年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建設示范工程,也是省政府確定的2016年度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省道S114線清遠段全長281公里,沿線途經清城區的石角鎮、橫荷街,清新區的太和鎮、禾云鎮、龍頸鎮、浸潭鎮、石潭鎮,陽山縣的七拱鎮、陽城鎮、小江鎮、黎埠鎮和連州市的九陂鎮、連州鎮、東陂鎮、豐陽鎮,共15個經濟重鎮,涉及沿線138萬常住人口交通出行和生產生活。
為在2017年元旦前完成工程,清遠市公路管理局組織參建單位,從原來計劃90天工期調整為50天施工計劃,克服線路長、工期緊、任務重的困難,經過近50天日日夜夜的努力,S114線清遠段公路生命安防工程示范路段順利改造完成,于2016年12月31日完成交工驗收。全線281公里,投資1.12億元,安全提升工程建設,基本形成立體的、全方位的防護體系,提高了道路的安全系數,為公路使用者創造了安全、順暢的道路交通環境。
轉變
昔日“爛爛路”變身奔康道
清連二級公路是省道114線上的重要路段,與清連高速走向平行,途經清新、陽山、連州三個縣(市、區)共13個經濟重鎮,輻射連南和連山兩個少數民族縣農村經濟,且是聯系湖南、廣西的重要出省通道。該線路涉及并影響著沿線清遠達108萬多人的交通出行和生產生活。
2000年以來,由于超載運輸嚴重,以及經營業主維修養護力度不足,加上清連一級公路高速化改造期間,大量車輛繞行清連二級公路,而且超載超限車輛迅猛增加,致使該路不堪重負,路面嚴重損壞。路面由于破損嚴重,被當地群眾稱為“爛爛路”,也被自駕游人士稱為“跳跳路”,甚至有媒體曾稱其為“廣東最長爛路”。
長期以來,如何盡快修復清連二級公路已成為省、市、縣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廣大人民群眾10年的提案和話題。2014年,清遠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公路局創造條件爭取資金,改變這一路況。市政府常務會議上決定,要求務必最遲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路面改造修復。
清遠市公路局主動從清連高速公路業主接養項目,撤銷清連二級公路5個經營性收費站,還路于民,爭取到中央和省主要資金補助計劃幫助。2014年10月8日,清連二級公路路面改造正式在清新率先動工。清遠北部地區清新和連陽地區沿線十多個施工點,基本同步對189公里路面開始大修改造。通過合理控制工程造價,釆用公路創新BT建設方式,同時逐步籌集近5億元建設資金,勇于以時間換空間,敢于以效率換效益,在2015年10月,項目路面改造工程完工,沿線百萬群眾徹底告別清連二級公路這條“爛路”。
2015年初,清遠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各級人大代表實地考察工程后,大家一致認為,市委、市政府能花大力氣籌資把清連二級公路改造修復,最大目的就是為沿線老百姓和鄉村經濟有條好路,促進地方經濟對外交流,真正起到便民、利民、惠民作用。隨著路面改造順利全面完工,沿線廣大群眾都說,“路通帶來財通,思路決定修路”。
困境
道路安全隱患仍然突出
“十二五”期間,清遠公路人完成市域國省道1607公里中997公里“次差路”升級改造,實現“爛路變好路、好路變美路”重大跨越。
平整的路面和優美的路域環境都讓人發出感嘆:困擾清遠、影響清遠的國省道“爛路時代”,清遠出省出市沒有一條好路的年代,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清遠市公路管理局巧借“迎國檢”的機遇,積極爭取到中央、省級政策資金支持,調動地方積極性,完成市域國省干線升級改造,全面消滅境內次差路;步入“十三五”,清遠大力實施以“消除隱患、珍視生命”為主題的生命公路安保工程,有效改善了實施路段的行車安全條件。但受資金、地形等因素限制,部分公路尤其是山區國省干線公路安全隱患仍然比較突出,道路交通事故易發、多發。
清遠遇到的難題,也是全國其他省和兄弟市所面臨的。
為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水平,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的意見》要求,2015年上半年,交通運輸部發布《現有公路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方案》,對公路安防工程的實施進行了詳細部署,并將廣東、河北、浙江、湖南、貴州、甘肅等6省定為示范省先行先試,以期總結經驗、示范帶動。
以此為契機,2016年初,清遠正式啟動全省的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經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推薦,交通運輸部將S114省道貫通清遠南北281公里公路,定為廣東省公路安防工程省道示范路段,占全國先行先試路段1/13,占全省首批示范路段接近2/5.清遠市公路管理局勇于擔起了該示范工程建設的重任。
為推動工程順利實施,清遠市委、市政府多次專門召開S114線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協調會議,明確了建設任務,部署了有關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和實地檢查指導項目建設情況;沿線地方黨委政府密切配合,積極籌集配套資金并組織力量及時解決地方民事問題。
破題
為群眾出行加上“安全鎖”
翻開清遠市公路交通地圖,會發現這樣一個特點:安防工程示范路段沿線村鎮眾多,道路穿村過戶、曲折蜿蜒。以前,過村路段交通無序等問題一度困擾著附近百姓。
在清新區禾云鎮桂嶺村委會,村民每天出村都必須經過村委會門前的一段省道。每天出村經過此道,村民都會格外小心,因為這條道路經常會發生事故,當地村民尤為擔心自身安全,甚至視之為“奪命路”。
“這條道路旁有10個小自然村,總共有2000余人。”桂嶺村村民表示,當地村民出村摘菜、耕田必須穿越這條道路,但就在這條很窄的馬路上,從摩托車到大貨車,以及來往行人全部擠在路上同行,“那些車輛開得很快根本就不減速,這里又沒有減速帶,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根據省相關文件要求,省政府已將“選取710公里有代表性的路段先行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列入2016年省十大民生實事,其中包括了清遠省道S114線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并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工作負總責,同時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把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并建立約談和問責機制。
該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全長281公里,最大特點是將實施路宅分離,對于過境路段、較大村莊、較大居民區,通過設置路宅分離花池把道路與沿線民房隔離。由于道路穿越山區存在較多急彎、陡坡等危險路段,工程還需采用相應的措施消除事故隱患,如設置警告標志、限速標志、禁止超車標志、減速防滑鋪裝等。
清遠市委常委、副市長、廣清幫扶指揮部總指揮李新全在該工程項目建設協調會上曾強調,在S114線清遠段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過程中,突出堅持三個精準定位:一是精準設計定位。按照“一帶一路”的戰略思維,通過公路標志標線、融入公路文化和人文關懷元素,整合道路空間的景觀形態,通過示范公路促進“快進慢游”的旅游格局。
二是精準功能定位。注重發揮示范公路“四個一”作用(一個杠桿,撬動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帶動自駕旅游等高端市場;一個引擎,通過提升公路服務加快沿線旅游資源有效整合;一個標桿,為全省推動公路安全生命防護示范工程建設積累經驗提供借鑒;一個樣板,通過先行先試打造一種模式,為廣東省今后更多旅游公路建設提供樣板)。
三是精準幫扶定位。通過示范公路的建設,大力發展沿線旅游精品項目,切實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為落實精準扶貧攻堅任務探索新路徑、創造新經驗。
據清遠市公路局總工程師黃學明介紹,公路安防工程具體實施內容主要包括:完善交通標志和標線系統;進行系統化的路側安全處置,加強對路側危險路段的提示與警示;保障視距;速度控制;平面交叉路口綜合處理;公路與鐵路立體交叉處理;沿線服務設施;設置停車區、觀景臺等。另外,整個工程還包括新設標志牌及重新施劃路面標線、進行渠化改造、增設示警樁、新建或改造邊溝、設置避險車道等內容,旨在提高道路通行安全性,為過村路段加上了一把“安全鎖”。
一系列舉措,既提高了道路的安全通行能力,又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公路沿線群眾的居住環境,得到了百姓的贊譽。
發力
謀劃打造自駕旅游示范線路
得益于S114線公路的改造升級,如今,到清新區禾云鎮井建村吃農家飯,品農家樂,體驗生態旅游的自駕游游客越來越多。
井建客家農莊就位于S114線的邊上,在農莊老板唐洪珊看來,清遠正在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推進鄉村旅游,而暢通的公路正是這些戰略推進的關鍵抓手。S114線清遠段的改造升級和生命安防工程的完成,為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帶來了新動力和活力,也為沿途產業和商家帶來了更多商機。
清遠是廣東省地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三連一陽”(連山、連南、連州、陽山)地區旅游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過去的旅游產業因交通條件所限叫好不叫座,“三連一陽”美景養在深閨人未識。
隨著清遠近年來實現“爛路變好路、好路變美路”的新格局,旅游出現“井噴”現象,加上正在動工投資300億元的“清遠長隆”項目與計劃2018年投資500億元“廣州(花都)萬達電影城”同期開業的溢出效應帶動,清遠日益成為國內外游客尋幽探勝、民族風情生態旅游的熱門線路。
筆者獲悉,清遠將在S114、G106、S354、G107、G323五條國省道干線規劃打造旅游線路。通過建設服務完善、功能齊全的清遠旅游公路,把清遠“一江兩岸”“三連一陽”的旅游資源集聚起來,形成“快進漫游”的旅游新格局。
走遍清遠,開心首選。清遠市公路局局長蔡旭東透露,下一階段,該局將結合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示范工程,與沿線地方政府和市直部門聯手將省道S114線打造成為清遠連通連陽北部地區“福氣之路、財氣之路、人氣之路”,助推“民生之變、產業之變、貧困之變”,積極構建“暢、安、舒、美”的中國美路,建設廣東自駕旅游示范線路。
打造福氣之路,百姓的“幸福線”。帶動沿線農村農產品、農家樂、農業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實現農村經濟的規模化、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財氣之路,地方的“經濟線”。在路通財通的推動下,顯著擴大沿線行政區域的招商引資成果,促進區域經濟的振興發展;人氣之路,旅游的“黃金線”。吸引省內外更多的人群到清城、清新和“三連一陽”發現城鎮美、感受原生態、體驗農家樂、享受慢生活,實現旅游資源的充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