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49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建設,全市新增學位6.92萬個,其中新增義務教育公辦學位2.89萬個……這是2018年東莞教育工作交出的“成績單”,超額完成了預期目標任務。
21日上午,東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召開東莞市2019年教育工作會議。會議透露,今年東莞將繼續全力推進教育擴容提質工程,新建擴建85所公辦中小學和幼兒園,籌建3所未來學校,推進集團化辦學和培育品牌學校。同時,擴充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力爭到2020年全市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占比達80%以上。
今年建成投用中小學(幼兒園)13所、新增學位1萬個
東莞市教育局表示,今年將繼續全面實施教育擴容提質工程。加快新建擴建一批中小學、幼兒園,包括統籌推進9所公辦高中學校、52所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4所公辦(集體辦)幼兒園新建擴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13所,新增學位1萬個。加快推進在松山湖片區、濱海灣片區、水鄉新城片區各籌建一所高標準未來學校。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對民辦教育準入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建立和完善差別化扶持政策,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東莞今年將繼續擴大學位供給,做好學位統籌規劃,擴大政策受惠面。向隨遷子女新提供公辦學位和享受政府補貼的民辦學位16萬個,確保在東莞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和在民辦學校就讀享受學位補貼的隨遷子女占比達50%。
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和培育品牌學校。今年,東莞將探索引進市外高水平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教育集團、品牌學校等優質資源到東莞開展集團化辦學,提升東莞集團化辦學質量。組建15個教育集團。加強品牌學校培育工作,設立專項資金,落實培育措施,擴大品牌推廣,培育認定30所品牌學校。
擴充公辦性質學前教育資源
市教育局表示,今年將積極探索舉辦新型公辦園、與民辦園合作設置公辦班、補貼轄區兒童入讀民辦園等方式,擴充公辦性質學前教育資源,力爭到2020年全市公辦幼兒園占比達30%以上,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占比達50%以上,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占比達80%以上,省規范化幼兒園占比達97%以上。2019年將制定東莞市《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辦法》《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辦法》,完善民辦教育政策制度。加大對薄弱公、民辦學校的教研幫扶,促進均衡發展,大力提升民辦學校教育質量。
普通高中方面,東莞將根據新高考方案,加強對學校選課走班教學管理的指導和服務。職業院校方面,爭取認定30家企業為全市職業院校定點實習實訓基地,積極推動中職學校開展中職非全日制學歷教育。高等教育方面,圍繞東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的目標,深化與大灣區內優質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好散裂中子源、材料實驗室等裝置平臺的功能,積極引進利用世界上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成果轉化能力以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
推進教師培訓統籌試點工作
會議透露,東莞積極推動各片區新建改建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少年宮)。同時,側重提升民辦學校教師專業水平,實現100%教師開通市教學資源應用平臺賬號。
教育事業發展保障方面,市教育局表示,將積極推動教師待遇穩步提高,進一步完善公辦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指導意見,落實公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實施民辦學校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加強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骨干教師、校長培養對象培養培訓,開展民辦學校專任教師遠程培訓。繼續實施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改革。推進松山湖片區、濱海灣片區、東南臨深片區的教師培訓片區統籌試點工作,提高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
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
會議上,東莞市副市長黎軍指出,要深刻認識東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仍未充分體現,今后要下好教育先手棋,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上優先安排教育、財政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教育、公共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