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經驗
2月16日,廣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就營造環境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等話題,副省長,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溫國輝,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許勤以及來自中山大學的參會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共享創新經驗。
中大“天琴計劃”開展引力波探測
廣州——明年六成規上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
溫國輝介紹了廣州創新驅動發展亮點及下一步工作計劃。他指出,去年,廣州出臺了“1+9”創新政策,涵蓋企業創新主體、科技成果轉化、財政科技經費和科技孵化器雙倍增計劃、科技金融發展等多方面,為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建設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正形成創新創業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數據顯示,2015年,廣州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新增數相當于前兩年總和,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指標任務;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8420多億元,較上年增長8.2%;新增發明專利授權6626件,比上年大幅增長44.4%;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全球6連冠;美國《快公司》雜志評選的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中,廣州有13家企業上榜;全市新型研發機構達到28家,數量全省第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數量分別達到119家和47家。
溫國輝表示,下一步,廣州將繼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出臺《廣州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強化中心城市的示范帶動輻射引領作用。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在廣州設立國家藥審分支機構和創新型期貨交易所,以及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先行先試政策支持。
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力爭每年培育新增15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和10家以上上市科技企業。到2017年,高新技術企業達250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47%,推動全市現有超過5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6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
深圳——彌合科技經濟“兩張皮”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到了全省半壁江山,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的46.9%,中國專利金獎獲獎數占全國1/5,有效發明專利約占全國的10%……在會上,許勤介紹了深圳做大做強創新型經濟的經驗。
政策體系方面,許勤介紹,繼制定全國首部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創新驅動“1+10”等文件之后,去年又出臺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空間布局規劃和建設實施方案,努力打造更有競爭力的政策環境。
深圳還著力彌合科技、經濟“兩張皮”,做大做強創新型經濟。首先是壯大新興產業,深圳先后出臺實施生物、互聯網、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和政策,5年累計支持產業項目超過1萬個,產業規模由8750億元增加到2.3萬億元。在此基礎上,大力培育發展生命健康、海洋經濟、航空航天和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等未來產業,2015年產業規模已突破4000億元。其次是培育創新型企業,去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82家,累計5524家,約占全省的50%。
此外,深圳還催生新興業態,搶抓信息經濟發展機遇,出臺實施“互聯網+”、落實“中國制造2025”行動方案和“寬帶深圳”行動計劃,互聯網“+金融”“+商貿”“+物流”“+文化”等新業態蓬勃發展,2015年深圳電子商務交易額1.7萬億元,約占全國的8.2%。
數據還顯示,2015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1.33萬件,占全國的46.9%。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14項,中國專利金獎獲獎數占全國1/5.有效發明專利累計8.4萬件,約占全國的10%。
許勤表示,取得大量科技成果背后,顯示出深圳已開始全力推動創新從應用向基礎、從跟跑向領跑“兩個躍升”,搶占創新發展制高點。2015年,深圳超常規布局創新載體,建成國家基因庫,新增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176家,累計達1283家,成為強化原始創新、實現重點跨越的重要支撐。
高校——中大“天琴計劃”開展引力波探測
大學作為創新驅動的重要源頭之一,肩負著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責任。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介紹,中山大學2015年引進3位院士全職到崗工作,新增10位長江和杰青、25位青千,從海內外引進了117位優秀學術骨干。
近10年來,學校與廣東企業共計開展了近6800項技術合作,投入研發經費超過21億元。一些成果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應,如中大自主研制的“修復周圍神經缺損的新型材料”獲2015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全球首個鼻咽癌風險預警芯片正式投入臨床試用等。
羅俊表示,接下來,中山大學要加強世界一流學科建設。2015年學校在公認的四大大學排行榜中名次均有較大的提升,穩居國內大學7-10位。學校有17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列國內高校第三。
同時,學校正在策劃建設中山大學國際創新谷,探索兼具創新人才輸出、科學技術輸出和新型研發機構輸出等功能的新型平臺建設,建成關鍵技術中心、技術轉移中心、創新企業孵化器。
此外,推進“123”大科研平臺建設。“1”是建設一個國家高端智庫,即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建設。該研究院已獲批為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2”是建設兩大科學工程。一個是“天琴計劃”,開展引力波探測、全球重力場精密測量、國防安全等研究;另一個是“中山一號”海洋科考船,建立海洋全鏈條和一體化科研體系,為廣東海洋產業提供支持。“3”是按國家實驗室的標準,啟動三個實驗室建設,分別是精準醫學實驗室、微電子實驗室、數值湍流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