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構建科學完善的教育體系,提高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質量。近日,智慧安防進校園、異地務工人員子女關愛行動、增加幼兒園和公辦中小學學位,這三個涉及教育領域的項目,經票選成為今年的十件民生實事。兩會上,為推動中山教育發展、保障學生健康成長,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發展高等教育??中山科技大學擬選址翠亨新區
高等教育水平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爭取啟動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的香山大學建設,積極籌備省市共建中山科技大學,被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高水平大學的籌建,成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非常關心的話題。
列席中山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第23代表團分組審議的市教育和體育局局長李嘉穎介紹,目前兩所高校都在有序推進中。其中,中山科技大學目前規劃建成省屬全日制公立大學,擬選址翠亨新區。
根據規劃,中山科技大學將建設成為立足理工學科,兼顧文商學科的高校。這所大學將涵蓋本科、研究生教育,建成后將成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池”和“科技創新引擎”。因此,在學科設計上,中山科技大學也將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需求。
此外,李嘉穎透露,澳門科技大學與中山合作辦學項目,已經推動了8年,目前條件比較成熟。澳門科技大學已于2014年在板芙鎮購買了1800多畝土地及建筑物。在辦學規劃上,澳門科技大學擬以研究生教育起步,條件成熟再辦本科教育。
對于籌建中山科技大學,中山市政協委員鐘國平也從定位、資金籌集以及辦學理念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鐘國平認為,中山可以借鑒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規模和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秉承“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聚焦信息工程、理學、生命與健康、人工智能等方向設立一級學科。
“還可以借助大灣區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整合、發揮各方力量成立中山科技大學教育基金會。”在鐘國平看來,這種辦學模式既可以有效保證學校辦學的非營利性,又能發動社會力量更好地支持高校發展。
增加學位供給??年內計劃建設15所公辦中小學學校
學位配置和供給,是每年兩會上最受市民關注的熱點民生話題之一。今年中山市人大代表陳旭成提交了《關于合理配置城區公辦中小學校的建議》。他認為,城區范圍不斷擴大,但一些地方公辦中小學校配置不合理,缺少統一規劃,給很多中小學校學生上學造成不便,也對中山城區的交通造成一定的壓力。
“例如,在凱茵新城周邊,已經建成眾多的樓盤,但沒有同時配建公辦中小學校,導致凱茵新城周邊居住小區的中小學生就學困難,在南下、悅來南段沒有配建公辦初中。”對此,陳旭成建議,在凱茵新城周邊規劃配建一間公辦小學和一間公辦初級中學。鑒于楊仙逸中學現在所處位置交通不便、學校面積所限,他建議另選合適的地方新建楊仙逸中學高中部,將楊仙逸中學現在的位置改辦為公辦初級中學。
增加幼兒園和公辦中小學學位,是今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據悉,年內全市計劃完成15所公辦中小學學校建設,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6000個、幼兒園規范化學位5000個。就在上周,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的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博凱小學(下稱“博凱小學”)新校園正式揭牌。這座全新的公辦小學規劃36個班,可容納1600名學生。
加強飯堂管理??豐富學生早午餐菜單內容
學生安全問題,一直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智慧安防進校園被納入了十件民生實事。全市將在21所公辦幼兒園及中小學安裝智能人像識別系統,通過人臉檢測、特征庫建立和人臉比對判斷個人特征,防止高危人員進入校園,保障學生校內安全。兩會上,中山市政協委員、北區中學教師陳鳳嵐則從學生就餐安全方面,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經過多次走訪和調研,陳鳳嵐發現寄宿制學校飯堂相對完備,就餐環境和飯堂管理相對比較完善,但多數非寄宿制學校的飯堂問題較多,學生就餐環境需改善?!坝械膶W校飯堂是臨時改建的,面積較小,只能容納部分人員就餐,很多學生只能在室外臨時加桌凳,或者端著飯盒在校園里站著吃,如果遇上刮風下雨的天氣就不容樂觀了?!标慀P嵐說。
對此,陳鳳嵐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學校食堂硬件配置,有一定就餐需求的學校確保建有食堂,并根據在校就餐學生的數量配備相應的餐椅、餐具、清洗、消毒等設備;完善中小學學校飯堂經營管理,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的原則,飯堂原材料應選擇信譽度高的大型供應商統一配送,嚴禁采購質量不合格的食品;豐富學生早午餐菜單內容,減少油炸、腌制食品,做到葷素合理搭配,品種豐富多樣,滿足中小學生的營養需要。
“很多中小學校的學生中午在校用餐、休息,但是學校沒有配備相應的教輔人員,相關工作均由老師兼任負責,增加了教師們的負擔,影響到他們每天下午的工作效率?!标愋癯上M锌梢栽黾又行W校教輔人員,專門負責中小學生中午就餐和午休及課間活動的管理,讓老師們有充沛的精力上好每一節課。
■延伸
2018年中山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全市新建改建擴建公辦中小學40所,新增公益普惠幼兒園18所,新增幼兒園學位6135個,提供積分入學指標23805個,高考各批次錄取人數和錄取率再創新高。
2019年中山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1.大力推動公辦幼兒園和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年內新增幼兒園規范化學位5000個。
2.推進集團化、學區化辦學,實施新一輪初中振興計劃和普高提質計劃,新建改建擴建公辦中小學28所。
3.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調整中職教育布局和專業布局,構建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
4.加快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加強市內高校重點學科建設,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
5.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高質量的民辦學校和國際學校。
6.實施學生體質提升行動,加強學生體育鍛煉,開展“愛眼護齒”工程,提高學生健康水平。
7.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啟動市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創建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
數據來源:2019年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