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深圳蓮花山滿目蒼翠,習近平總書記手植的高山榕枝繁葉茂、亭亭如蓋。
“選的這個地方很好,樹冠能展開,樹長得也快。”十年樹木,郁郁蔥蔥、蓬勃生長的高山榕,猶如廣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在總書記的關懷厚愛之下,充滿盎然生機,蘊含無限希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廣東視察,跨越山海,深入農村、社區、企業、高校、部隊和科研院所、產業園區、重大項目、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等經濟社會發展一線,走進廣東父老鄉親的家中,與大家一道拉家常、說變化,足跡遍布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發展區,留下了一段段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溫暖回憶,濃縮成為廣東改革發展史上一段閃亮篇章。
面對面、手把手的指導,為廣東發展指明方向、廓清前路:從2012年寄語繼續在改革開放中發揮窗口作用、試驗作用、排頭兵作用,到2018年提出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再到2020年賦予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使命任務,關鍵時刻、重大關口的把舵定向,引領廣東篤定心志向前進、頂風破浪向前行。
情牽南粵,山高水長。最親切的關懷、最有力的指導,成為億萬廣東兒女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十年來,全省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按照總書記教給的方法論,抓住一個又一個歷史機遇擔當作為、開拓進取,在一波接一波大戰大考中爬坡越坎、砥礪前行,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改革開放邁上新高度
鍛造出新時代壯麗氣象
在深圳蓮花山頂,滿山翠綠擁抱之中,鄧小平同志銅像大步向前,激勵人們繼續前行。
2012年12月、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這里敬獻花籃,表達對鄧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
再回首總書記三次廣東之行,重溫三次振聾發聵的“宣示”,更能體味其中重逾千鈞、穿越歷史的時代真諦——
“之所以到廣東來,就是要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再來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我特地來汕頭經濟特區考察調研,就是要向國內外宣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道路,奮發有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鍥而不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字字擲地有聲,句句鏗鏘有力,這是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堅定決心,也是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時代強音。
南海之濱,春潮拍岸。
“一張白紙,從零開始,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在深圳前海,總書記的深情寄語,化為將愿景變現實的前行動力:累計推出685項制度創新成果,“特區中的特區”再現“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推動GDP增至1755.7億元,一座現代化新城在快速崛起,一張最美最好的圖畫正在繪就。
“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在珠海橫琴,總書記的深切叮嚀,激發矢志踐行初心的擔當作為:區內注冊的澳門企業數量增至超4870家,“澳門新街坊”全面啟動,建成后可提供約4000個供出售的住宅單位及200多套人才房,“雙15%”稅收優惠政策落地實施,按下建設快進鍵的橫琴,推動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漸入佳境。
“新時期如何打好‘僑’牌,要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實際情況,拿出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舉措來,調動廣大華僑的積極性,引進先進技術和高水平產業。”在汕頭,總書記的悉心指導,成為當地乘勢而上的不懈探索: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GDP增速連續兩年超過20%,跨境業務企業數增長同比超過40%,吸引300多家企業注冊入駐,凝聚起汕頭“重新出發”“迎頭趕上”的強勁新動能。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十年奮進,廣東改革開放邁上新高度:湛江巴斯夫、惠州埃克森美孚等百億美元級外資項目開工建設,深圳綜合改革試點40條首批授權事項全部落地,深交所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落地,廣州期貨交易所掛牌成立,進出口總額突破8萬億元……“兩個重要窗口”作用更加凸顯,鍛造出新時代廣東最顯著特征、最壯麗氣象。
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希望下次來時能看到8000名的設計師。”在佛山市順德區廣東工業設計城,這個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提出的期望,早已成為現實。
從2012年12月視察時的800名到8000名,廣東工業設計城只用了短短4年多。如今,這座國內規劃最大的工業設計產業基地擁有知識產權數量5000余項,獲國內外設計大獎400余項,已成為大灣區工業設計產業的集聚區之一。
廣東工業設計城的快速崛起,背后是經濟大省篤行不怠走好高質量發展道路的堅韌探索。
進入新時代,廣東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每一步,習近平總書記都全程關注、精準指導。早在2012年視察時,總書記就深刻指出,廣東作為沿海發達地區,傳統發展模式的弊端暴露得最早也最充分,對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迫切性的體會和認識也應該最痛切也最深刻。
從2012年視察時勉勵廣東“要繼續大膽探索和扎實工作,力爭在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形成新的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到2018年視察時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再到2020年視察時提出“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主戰場中選準自己的定位”……總書記精準分析省情變化,高屋建瓴指路引航,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邁出大步。
牢記總書記囑托,廣東力推科技和產業創新優勢在新的高度立起來強起來——
“要有志氣和骨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珠海格力,總書記的囑托推動企業堅持自主創新、聚力練好內功。數年間,這家制造企業持續發力、多元布局,掌握壓縮機等核心技術,智能裝備涵蓋10多個領域超百種規格產品,從一家單一空調企業成長為多元化工業集團,在更廣闊天地叫響“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牢記總書記囑托,廣東全力守護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讓這片熱土福地青山常在、秀水長清、空氣常新——
“東濠涌以及遍布廣東各地的綠道,都是美麗中國、永續發展的局部細節。如果方方面面都把這些細節做好,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就能實現。”在廣州東濠涌,總書記的囑托推動當地持續深度治理、持久水清岸綠:啟動的二期綜合整治工程,讓這里秀水長清,催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水流潺潺、魚兒嬉戲,綠樹成蔭、鳥鳴清脆,成為河涌周邊居民休閑好去處。
牢記總書記囑托,廣東傾力守住根脈、擦亮瑰寶,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融入中華文化大美——
“愛這個城市,就要呵護好她、建設好她。”在潮州古城,總書記的囑托,推動當地久久為功做好文明傳承、文化延續:實施古城提升行動計劃,推進鎮海樓、廖厝祠等文化地標復建工程,全面啟動廣濟橋橋墩修繕工程、33條街巷“微更新”項目,139處文物和1288處古民居重現往日光彩,匠心獨運的“繡花”功夫,重塑“潮州府治”歷史風貌,讓這座千年古城更加美麗,成為“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的生動注腳。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十年奮進,廣東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全省GDP由5.7萬億元增至12.44萬億元,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3萬元增長到4.5萬元;經濟總量過萬億元城市實現“由二進四”;世界500強企業由3家增至1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6萬余家,數量躍居全國首位;知識產權綜合發展和保護發展指數連續9年摘得全國第一……積蓄起高質量發展新的戰略優勢。
強基固本再上新水平
增強奮進新征程信心底氣
“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在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村里視察時說的這句話,如今鐫刻在村口廣場的石頭上,激勵鄉親們致富奮進、創造更加美好生活。三年多來,這里建成全國首個5G村,村民實現“小病不出村”,農業發展走上“快車道”。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總書記視察時的精辟總結,道破了連樟村快速發展的秘訣:黨員帶著群眾干,成效村民來評判。通過“三包三聯系”聯系群眾工作機制、黨群議事廳議事機制、四級聯席會議協調工作機制,村里鼓勵黨員主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及時回應群眾訴求,極大增強了鄉親們跟著黨組織帶頭人走、團結一心增收致富的信心決心。
面對“兩個大局”風云激蕩,處在“兩個前沿”風口浪尖,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黨建工作高度關注,在三次來粵視察中,總書記深入考察農村黨建、城市黨建、社區黨建和企業黨建工作,從廣東處于改革開放最前沿這個實際出發,明確要求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踐行總書記囑托,廣東以黨建引領繪就鄉村振興壯美圖景——
“農村黨建工作要讓群眾滿意。”在佛山順德黃龍村,總書記的囑托推動農村黨建走深走實:十年來,村里完善村黨組織架構,強化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推動黨建工作網格化覆蓋,創新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新型治理模式,激發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全村人均純收入達3.3萬元,比2012年提高153.85%,從昔日“落后村”蝶變成“典范村”。
踐行總書記囑托,廣東以黨建引領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切實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在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總書記的囑托推動當地深入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在社區黨委牽頭下,構建起居民代表議事會、社區專家參事會、黨員群眾共享會“一社三會”基層治理模式,其中共享會累計發展會員超萬人,占社區總人口1/7,服務時長超過75000小時,助力蹚出一條基層治理新路子。
踐行總書記囑托,廣東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加強黨建走在前列——
“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方面率先示范。”在深圳,總書記的囑托激勵特區始終以敢闖敢試的精神推進黨建改革創新:賦予社區黨委領導保障權、人事安排權、監督管理權、事務決策權“四項權力”,建立1.8萬名專業化職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增強社區黨委為民服務能力;織密“1+10+N”黨群服務中心體系,1812個站點遍布全市社區、園區、小區,一站式提供“黨務+政務+服務”;成立市委互聯網企業工委、快遞物流行業黨委,全力答好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新的考卷。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十年奮進,廣東強基固本再上新水平:嚴格執行省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接續實施兩輪加強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高質量完成26244個村(社區)“兩委”換屆……黨建工作不斷煥發新活力,助推全省各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非凡十年,廣東之變,折射中國之治。
2020年10月14日,當習近平總書記站在蓮花山山頂平臺上俯瞰深圳全貌時,他深情地對圍攏過來的市民群眾說,“經過40年的發展,深圳還是一個年輕的城市,蓬勃向上、欣欣向榮。”“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我們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那時的深圳又將是另外一番景象。”
這是對民族復興光明前景的無限憧憬,也是交付給廣東這名改革闖將新的更大使命。
飽含期待感人至深,交付重托意蘊深遠。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接過歷史的接力棒,肩負著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廣東將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堅定不移按照總書記的戰略擘畫走好新的趕考之路,以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新進展新成效,跑好高質量一棒,在共和國史冊中寫下增光添彩的一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